景点:成为建筑改变古村起点 “我相信建筑是有生命的,小小的竹屿亭凝注了对传统竹造工艺的尊重,以及对这片美丽土地的情感。”常凯生想要用建筑来参与培田乡村的建设和改进,为这个地方提供一个传统和现代的链接。 对于这些志愿者,尽管每天挑灯夜战,手上伤痕水泡不少,但是看着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竹子”,再与大家一起将“竹林”连缀成亭,“独立制作与协同工作的交叉,自我与团 队的呼应,已经成为可贵的生命经验”。志愿者章雷非常满足。 “亭子跟培田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融合,为乡村旅游提供一个新的景点,同时启发游客与村民重新去思考现代和传统、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座亭子已然是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建筑。”张琪说道。 “这是一场建筑改造乡村的实验。”常凯生希望这是建筑改变古村的起点,也是外界关注培田的开始。后续围绕竹屿亭的开发,张琪还有很多想法。 常凯生觉得这是一种链接外界文创力量和古村资源的方式,“未来培田会有很多在地的需求,希望有更多的外来力量帮助转化提升”。 编后>>> 看着建好的竹屿亭的照片,不少人说,不起眼啊。 的确,竹屿亭看似简单的形体,建造的艰辛,只有亲历者才最有发言权。 随着时代的推进,人的行为模式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建筑也应适应这种改变。希望建筑能改变古村,就得思考传统文化如何注入,现代手法和材料如何运用,甚至空间和光线如何利用,如何与山水融合。 竹屿亭的建造,把现代建筑的想法和理念与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融合了,年轻人和老竹匠的共同手作将自然、土地、村庄重建了联系。欣赏设计师、老匠人和志愿者们用现代的理念和方法,结合传统的技艺,向悠久的历史文化致敬的方式。只是起点之后,要走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