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于现状的赖国标给笔者算起了经济账,“我现在锯掉老柚树,马上又嫁接上新品种蜜柚,三年后,即2018年,这片脱胎换骨的柚园,就会有‘三红’蜜柚收获,到了2019年后,这些‘三红’蜜柚就能进入盛产期。虽说我要损失这两年的老柚树收益,但按目前的市场前景、趋势预计,以后一年的收益可顶现在的三年收益,还是很划得来!” 在平和,像赖国标一样,有许多果农通过比较经济效益,在今年传统琯溪蜜柚采收后开始着手让柚园更新换代。在小溪镇古楼、厝坵和枋埔等村,许多果农对着一株株年产200公斤的壮年柚树下锯,一点也不感到手软。与赖国标柚园毗邻的是赖育城的柚园,他种植传统琯溪蜜柚600多棵,他虽没有采取赖国标那样的“激进方法”——一次性全部更新换代,而是按片区逐年进行,计划每年更新换代200余株柚树,用三年时间完成升级。他说,这样做,在柚园升级换代两三年间,每年都还有柚果可采收,有收入进账,既可保障家庭生活,也让升级换代有了资本。 这一波的升级改造,是平和柚农今年掀起的第二波“创新”浪潮。第一波“创新”浪潮,果农称之为“互联网+平和蜜柚”。许多柚农利用中央出台鼓励“互联网+”的政策,抓住平和被列为“淘宝进村”试点县的机遇,大开网店,卖柚苗、卖蜜柚。今年厝坵村的果农林开祥,就利用互联网卖出了30万株的柚苗。如今,正在涌动的这一波嫁接“三红”蜜柚行动,以破旧立新求升级,可圈可点,令人刮目相看。 其实,早在2005年前后,平和柚农也掀起一波柚类品种的更新换代潮,当年的替代品种为“红肉蜜柚”。那一次更新换代潮,只是进行得并不彻底,但即便是一次不全面的更新换代潮,也大大提升了平和全县的柚类经济效益,因为“红肉蜜柚”的市场价格至今仍是传统琯溪“白肉蜜柚”的两倍以上,而且供不应求。 尝过甜头的平和农民,如今变得更加敏锐,对创新柚类品种更加大胆,雷厉风行。相信他们的这种追梦行动,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马乔 文赖金才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