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乡愁串链,促文化瑰宝绽异彩
2015-10-30 09:01:40 刘益清 谢婷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林锦明(右二)在调研。

永春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祖籍地,永春白鹤拳亦有300多年的传承,如何将之传承光大,留住乡愁,是县委书记林锦明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新闻背景:

永春,古称“桃源”,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永春纸织画和永春白鹤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永春还是著名侨乡,“侨文化”是永春另一张文化品牌,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港澳台胞达120万人,在东南亚至今仍有“无永不开市”之说,余光中、辜振甫、吴作栋、刘抗等当代知名人士都是永春乡亲。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永春县这些“文化瑰宝”,深藏山中无人识。

如何破局?近年来,永春县通过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永春文化形象;在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努力将永春打造成文化强县。其中,在文化产业方面,该县以永春白鹤拳、永春香、永春纸织画、永春漆篮等永春特色文化资源和余光中等名人为依托,大力发展白鹤拳文化产业,建设余光 中文化主题公园、永春香文化展示中心等,使之成为永春新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增长点。

“11月8日,余光中文学馆就正式和大家见面了。”10月28日,站在白墙灰瓦的余光中文学馆前,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看到馆区建设已接近尾声,欣喜地说。

永春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祖籍地,也是他婉转低吟、念念乡愁的承载地。随着诗人渐渐老去,承载了两岸几代人记忆的文脉该如何延续,乡愁要怎样留住?这成为林锦明上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除了余光中,永春还有不少文化宝藏。其中永春白鹤拳有300多年的传承,叶问等人正是在白鹤拳的基础上,将武术发扬光大,成就了名震天下的咏春拳。

遍地是珍珠,如何串成链?林锦明意识到,无论是永春的文脉还是武脉,都是深深的乡愁,传承和光大势在必行。

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余光中文学馆。为此,永春结合桃溪流域综合治理,花费2600万元,依山傍水建起了余光中文化主题公园,文学馆正位于主题公园内。

林锦明一进馆,馆长刘宝生就一一向他介绍,这里是作品展示台,这里是蜡像置放处,这里是与观众拍照互动墙。他说:“开馆日当天,余老先生的500多本书籍和300多页手稿都会到位,这是我们专程去台湾购买和收集的。这是馆区的灵魂,肯定会给观展者带来惊喜和共鸣。”林锦明点点头说,要实实在在为延续文脉做点事,着力将文学馆建成余光中文学研究基地、余光中作品展示平台以及两岸文化交流的窗口。

2012年,永春县投入600多万元编排了以余光中诗作《乡愁》为背景的大型交响诗剧《乡愁》,并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参演剧目奖。在文学馆开馆后,将常态化演出该剧。在此次亚洲艺术节期间,第十一届国际南音大会也将在馆内举办。在馆内,林锦明检查了大会的布展情况。“要把细节落实好,以后文学馆要多举办文艺演出、文化论坛。有源源不断的文气,文化馆才有底气。”林锦明说。

离开文学馆,林锦明马不停蹄地赶到世界白鹤拳大会开幕式演出的排练现场。现场位于桃溪河畔,周围青山环绕,100多名拳师正站在实木搭成的舞台上练拳。“要尽量尊重和还原历史,布景不能有太多钢筋水泥,让大家看到青山绿水中的武脉传承。”一到现场,林锦明就拿起设计图纸,和设计师们讨论起了舞台构架。不一会儿,66岁的老拳师曾显权和孙女排练完毕走下台。林锦明大步向前握住曾显权的手,又拍了拍他一身坚实的肌肉,大笑着说:“老先生,您和孙女是白鹤拳传承最好的代言人!”

看完排练,林锦明竖起大拇指称赞。他表示,武术不能只有表演,还要开起论坛、留下资料。“白鹤拳论坛研讨活动筹备也基本完成,来自波兰、德国、台湾、广东等海内外的白鹤拳师及学者已经撰写相关论文近百篇,届时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大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林金电向林锦明汇报。

“文脉武脉都是乡愁。届时,如果能让参赛和参会的海内外同胞,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历史沉淀下来的永春文化魅力,我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林锦明说。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