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霞浦畲族花斗笠:民间技艺造就“顶上功夫”
2015-11-12 11:28:28 郑振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传承人兰寿其(左)、吴孙存(右)在学习编织花斗笠。张世镇 摄

10月8日下午,村民吴孙存家中的厅堂。聚集了不少来自福州的客人,这些人当中大多是冲着他手里的畲族花斗笠而来。

兰心佺、吴孙存、兰寿其都是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村人,一个人口720多人的畲村,300多年后的今天仍保留着畲族传统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其中传统竹编工艺通过老艺人手把手地教学,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而这一代,传到了吴孙存和兰寿其的手上。

历史渊源

从劳作用具到民间工艺珍品

畲民勤劳俭朴,他们在闽东留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畲族花斗笠不仅在农业生产中作为遮阳挡雨的工具,而且在畲族女子中还作为饰品深受欢迎。

“过去畲族姑娘出嫁可少不了这花斗笠!”上水村第一书记张世镇向记者介绍说。

上水村的畲族花斗笠是介于生产、生活用品与工艺美术品之间,亦或称“花笠”,为畲族女子专用。据介绍,上水村编织花斗笠的历史悠久,且代代相传,曾形成一定规模的竹编手工艺产业。张世镇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上水村曾成立花斗笠合作社,其生产的花斗笠销往包括浙江在内的畲族聚居区。

“霞浦畲族花斗笠是颇有名声的,是较贵重的服饰品,做工很精……由于花纹细巧、形状优美,加上水红绸带、雪白的织带及各色的珠串,更加显得精巧而富有民族风格。”这是1958年《畲族文艺调查·传统工艺美术》对畲族花斗笠的描述和评价。畲族花斗笠及其制作技艺的珍贵,是闽东畲族竹编工艺的代表之一。

制作工艺

30多道工序约耗时一周

制作这个斗笠,最复杂、难度最高的环节是破篾和编制的初始阶段。2012年开始拜师学艺的吴孙存,整整花了两年时间才掌握其中的关键。

如何选择柔韧性较好的原材料,以村内桧岩下种植袅竹最佳。该竹生长期必须在两年以上。

斗笠分为上下两层,吴孙存和兰寿其将手工削好的竹篾,依附在木质的斗笠模上,从里层顶端开始编制。待里层编制完成后,开始外层编制工作。吴孙存说,一般大小的斗笠,里层需要统一规格的竹篾90多条,外层则需180多条。外层编制到17行左右时,需要插入花蔑丝两行,总共要编制23至25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民间艺人能够在插入花蔑丝时不露任何接续点,与外层竹篾连成一体。

完成两层的编制后,要将里层的斗笠向外进行拗沿形成斗笠初胚,而后再进行装镶。为了让斗笠更富民族色彩,艺人们还在整个斗笠胚编制后佩系水红绸带、雪白的织带及各种颜色串珠等饰品,色彩艳丽、耀眼夺目。

整顶花斗笠从取材到成品共30多道工序,每个环节都由艺人手工制作,耗时一周。艺人们说,如今这样的花斗笠每顶在市场上卖到500至800元,每个月约做3至4顶。

传承保护

培养新人打造畲文化品牌

站在吴孙存家的厅堂里,一眼便能看见石墙外满眼的翠竹。由于近年来,吴孙存参加了不少诸如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海峡两岸文博会、宁德地质公园旅游文化节等活动,现场制作畲族花斗笠,他所在的上水村和花斗笠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在上水领略畲族古寨风情的同时,专程到他家里亲眼目睹花斗笠的制作过程或买上一顶花斗笠,留作纪念。

2011年,崇儒畲族乡党委、政府根据乡情,将上水村打造成“最美畲村”,对村中现存的畲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抢救和传承,花斗笠的编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次年,上水村开设了花斗笠编织传承班,畲族花斗笠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申遗”项目。2013年,霞浦县上水畲族传统工艺制作专业合作社被评选为第三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8月,已申报第九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为保护好这项技艺,县文化部门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霞浦县上水畲族传统工艺制作专业合作社为畲族花斗笠注册了“古畲秀”商标。乡党委书记林庆平希望,在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要大力拓展花斗笠的销售市场,为民间艺人及项目的传承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作为创造这项民族技艺的畲民,更应该从身边做起,动员和鼓励更多的畲民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的行列中来。尤其是在畲族传统婚嫁中,可重新将花斗笠作为女子陪嫁的重要饰品,带入每一个家庭。(记者郑振忠 通讯员 何焱红)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1-11延平“乡村旅游+”文章明年更精彩
  • 2015-11-10常山开发区:打造梧园富美乡村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 2015-11-10海峡两岸乡村旅游合作发展论坛龙岩举行两岸学者共商乡村旅游发展
  • 2015-11-09寿宁美丽乡村建设掠影
  • 2015-11-09乡村校 萌出莆仙戏新芽
  • 2015-11-03论简政放权背景下的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