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福安:“骑迹”所至爱相随
2015-11-16 08:43:01 姚瑾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本报记者 姚瑾 通讯员 郑祖辉 何小丽文/图

头戴流线型镂空头盔、身穿条纹骑行服、脚踏色彩鲜亮的自行车……随着骑行运动的普及,如今骑行爱好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路途上经常可见的流动风景。不过,在福安,有一支与众不同的骑行爱好者队伍,他们把骑行健身与公益活动结合起来,通过AA制方式,经常在沿途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随手公益项目。他们的名字叫“梦想骑迹”。

相约骑行去

上周末,地处偏远的福安市溪潭镇兰田村七定自然村和夫艮自然村,出现了几位从远方而至的特殊客人——骑行爱好者。不过,他们并非一群只为健身、只看风景的匆匆过客。他们是“梦想骑迹”骑行团队的成员,大家为村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贫困户带来了贴心的医疗服务:量血压、测血糖,检查牙齿、视力……

骑行,是如今都市生活圈里颇为流行的一种有氧运动。在福安,自从提出“让产业、文化、生态、旅游同频共振”等发展思路后,骑行爱好者人数逐年增多。

“梦想骑迹”就是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骑行爱好者团队,陆续加入的成员有近百名。尽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公务员、医生、老师、个体户等,但共同的健身喜好引导他们自行组合成小分队结伴出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一的骑行活动慢慢开始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选好一条乡村路线骑去骑回,少则半天,多则要一整天,骑行的过程乐在其中。”骑友吴凌宇说,“反而是到了目的地,大伙儿多半只是看看风景、拍拍照,然后再上传到网络空间。次数多了,不少人产生‘不过如此’的乏味感。”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梦想、更高的追求!”去年4月,吴凌宇提出“骑行公益”的想法后,立即得到队员们的热烈响应。很快,又有队友为他们的“骑行公益”活动取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号——“梦想骑迹”:梦想无限,“骑迹”相随。从此,“梦想骑迹”成了团队的名字。

一路做公益

大家把“骑行公益”的第一次活动地点选在福安社口镇秀峰村福利院。自愿参与的骑行爱好者们通过AA制的方式,出钱购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和零食送给老人,一些人还发挥特长、爱好,表演自编自导的文艺小节目。

“首次做公益,大家都缺乏经验,活动组织得也难免有些仓促和不足,但老人们真诚的笑容令我们备受鼓舞。”吴凌宇说,“其实,这些老人平日较少与外界接触往来,听到有人为他们说说唱唱,看到大家进进出出地帮忙做卫生,都乐呵呵地直夸好。”

有了第一次之后,大家越来越有经验,公益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义诊、助学、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宣传水资源保护等。“同样是义诊,我们‘梦想骑迹’团队所覆盖的范围是其他人达不到的。”身为医生的骑友郭良华介绍说,为回馈社会、关爱困难群体,部分医院也会组织义诊活动,但考虑到受益者的辐射面,这些次数有限的义诊大多设在交通相对便利的中心村镇,一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村群众往往难以受惠。

“因此,我们开展义诊活动时,总是骑到最偏远的地方去。”郭良华告诉记者,队员中不少人是医务工作者,大家每次都会随身带上便携式的医疗器械和一些常用药品,通过简易的体检和初诊,给这些很少有机会出门看病的村民以指导和建议。

与偏远山村的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也是“梦想骑迹”团队这群“大孩子”乐于组织的活动。“山村孩子很纯朴,刚开始,他们都有些怕生。”骑友郭灵灵说,不过通过分发小礼物、一起吹气球包饺子等活动,大家很快就融洽起来。如今,他们骑行到过的赛岐镇泰康村八一希望小学,已经成为“梦想骑迹”团队的助学点之一。

随着“梦想骑迹”团队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商业机构也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都遭到了他们的拒绝。“我们不想背负功利化的包袱,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骑行健身,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随手公益项目。”骑友林少锋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1-11延平“乡村旅游+”文章明年更精彩
  • 2015-11-10常山开发区:打造梧园富美乡村 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 2015-11-10海峡两岸乡村旅游合作发展论坛龙岩举行两岸学者共商乡村旅游发展
  • 2015-11-09寿宁美丽乡村建设掠影
  • 2015-11-09乡村校 萌出莆仙戏新芽
  • 2015-11-03论简政放权背景下的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