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莆田江东:生长梅妃尚有村
2015-11-19 09:08:27 卞军凯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年代久远的浦口宫启动一轮修缮工程。

  浦口宫门前古老的照壁

  木兰溪岸边的梅妃塑像

  江东村梅亭矗立在一片平静的水塘中。

在莆田母亲河木兰溪的下游,千年宁海桥畔,树立着两块天然巨石,上面分别刻着“梅妃故里”“壶兰梅魂”八个大字。随着潮起潮落,这两块巨石时隐时现。而在巨石的前方,矗立着一尊始终不为潮水侵袭的白色雕像,庄严、威仪、秀美,这便是梅妃江采苹。在她所生长的黄石镇江东村里,至今仍处处是梅妃留下的一缕缕印记。

听故事: 梅妃千载有香魂

走进江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水塘。这片水塘名曰南塘,方圆百亩,平坦宽阔。在水塘中,有一座三层高的梅亭,是后人为纪念梅妃而建。梅亭四周分布着亭台楼阁、廊桥壁画。站上梅亭远眺,一千年前的故事袭上心头。

梅妃原名江采苹,唐玄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宫,后封妃。因她酷爱梅花,在居住的地方遍植梅树,且建有一亭,取名梅花亭,所以被称为梅妃。

值得称道的是,梅妃江采苹被誉为女诗人,一首《一斛珠》不仅闻名大唐诗坛,而且流传至今——“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这是写给玄宗谢赐珍珠的名篇,从诗中表达的恬淡可以看出,当时的玄宗已为杨玉环所惑,对梅妃日益冷淡。尽管如此,在“安史之乱”这样的生死关头,梅妃依然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她不愿弃国逃难,更不可能屈从乱贼,最后投井自尽,时年仅34岁。

在江东村采访时,村干部老祁一边讲述着梅妃的故事,一边诉说着江东村今天的成就:“江东梅影”曾是莆田著名的24景之一,至今仍远近闻名;1997年,江东村被授予“中国著名风景名胜旅游景区”称号,还获得了“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这些荣誉称号,都来自于江东村的文化底蕴。”老祁感慨地说。

看古迹: 文物背后遗产多

在江东村里,有座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供奉梅妃的浦口宫。浦口宫保持着古建筑风貌,殿堂高大宽敞,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栏镂空的木雕花卉、翎毛、树石等,极为精美。

浦口宫是省级文保单位,由江氏族人为纪念梅妃而兴建,始建于唐至德元年,宋、明、清先后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年间重修的。步入大门,整座殿堂威严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楼两边抬梁上精刻着“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八个大字楷书。所有柱础、垂莲等木石件皆雕刻精细,尤其是神龛护棚的金漆木雕,油漆技术高超,雕刻工艺精湛,各种花鸟人物故事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堪称莆田金漆雕刻的代表作。

浦口宫董事长吴明星介绍,因是为纪念梅妃而建,所以设计时仿照古代宫殿采取了对称式构造,重修时又保持了清代宫宇建筑风格,集古、大、美于一体,被誉为“莆阳第一宫”,也是研究明清闽东南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的实物依据。此外,宫殿墙壁上尚存有清嘉庆《重修浦口宫记》等数块石碑,也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在浦口宫右侧,配套建有一座飞云庙,是祭祀莆仙戏祖师“田公元帅”雷海青的庙宇。吴明星说,后人为了缅怀梅妃和雷海青对莆仙戏的贡献,特修此庙加以纪念。飞云庙内,还保留着一方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重修庙宇的残碑。根据记载,飞云庙始建时间之早,远在其他戏神庙之前,所以被称为莆仙戏的“戏神第一庙”。

除了古迹,梅妃还在江东村里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梅妃传说是省级非遗,田公元帅传说是市级非遗。和莆仙戏一起由唐玄宗赐给梅妃家乡的提线木偶戏,经历了江东木偶戏到万顺班木偶戏的演变,如今也是一项响当当的文化遗产。

忆功德: 开启千年莆仙戏

在莆田,感念江梅妃的并不只是她生长的江东村。爱听莆仙戏的人都知道,1000多年前,正因为梅妃江采苹,才有了莆仙戏的起源。

莆田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林金标介绍说,江采苹从江东村被选入宫中后,深受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梅妃之弟曾入宫进觐,获封为国舅,他回莆田时,唐明皇赏赐一部“梨园”,带回家乡欣赏,于是宫廷教坊歌舞传播到莆仙地区,进而演变为莆仙戏。因此,莆仙戏曾有“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的美称。

浦口宫中梅妃神像之侧,就有国舅的塑像;浦口宫之侧,有祭祀戏神雷海青的飞云庙,这些都印证了莆仙戏与梅妃的渊源。而梅妃本人也成为莆仙戏的主角,传统经典剧目《江梅妃》一直传唱至今。去年以来,莆田市投资100多万元,重新改编出大型莆仙戏《大唐梅妃》,由国家一级编剧周长赋创作、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执导,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王少媛领衔主演。这是继《妈祖》之后,第二次将莆田历史名人搬上舞台。

“大家越是喜爱莆仙戏,越是感念梅妃对莆仙地区的功德。”吴明星说,年代久远的浦口宫,经文物部门批准后准备花3年时间全面修葺,所需经费200多万元,都是各个村庄的戏迷踊跃捐助的。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1-18福建首批“数字家庭示范村”建成 打造智慧乡村
  • 2015-11-18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各美其美
  • 2015-11-17“十三五”乡村将如何变美?
  • 2015-11-17乡村医生可申请养老补助 “福州模式”全省推广
  • 2015-11-16“十三五”期间建六千美丽乡村
  • 2015-11-16走进长泰马洋溪 全国网媒记者尽享“清新福建”乡村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