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晋江塘东:闽南原乡待人识
2015-12-03 09:31:10 树红霞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蔡本油故居

  东蔡家庙高斜峻峭的屋顶

  屋顶精美的石刻

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起……独具特色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是海外华侨心中抹不去的乡愁。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些传统民居建筑不是自然地老化倒塌,就是被野蛮地破坏拆毁,让人痛心不已。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也有不少地方依旧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位于晋江市南端围头角西坡的塘东村,便是这样一处保存闽南原乡建筑的村庄。

近日,踏着初冬的暖阳,记者走进集闽南老建筑与绝美海景于一身的金井镇塘东村,近距离感受它那浓浓的古意和独特的闽南风情。

一座民居一段故事

塘东村人以蔡姓为主,先祖于宋元之交在这里落脚,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此地自古就有“海滨邹鲁”之称。早在明代就孕育出蔡缵、蔡鼎等闻名遐迩的俊贤。

据塘东村村主任蔡荣星介绍,蔡缵是明嘉靖十年(公元1541年)举人,由推官、同知升任湖广长沙知府,补授临安知府。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全国官员考绩时,从419名考选者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一。当时的泉州府官员为地方上出了这位名宦而骄傲,特地在塘东村树立一个用石材筑成的圆拱门形“辛丑部元”牌坊,村人称为“辕门脚”,历经几百年岁月沧桑,这座牌坊还完好地矗立在塘东村。

紧挨着辕门脚的一栋古厝就是蔡缵、蔡鼎的故居,经历代修葺,至今保存完好。红砖镜面墙,柜台脚镌螭虎纹,匾镌“文明世胄”,有一副楹联:“湘水勋猷勤报国;卓岩著作永传家。”上联写的是蔡缵勤于职守,下联写的是蔡缵的曾孙蔡鼎著作丰富。

沿石板村道多走几步,就来到有名的“进士第”,这位进士是闽台关系史上知名的人物蔡德芳。蔡德芳是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进士,曾任广东肇庆府新兴县知县,母亲过世后便不再从仕,前往台湾主持书院教学,培育人才,著有《易经便览》一书行世。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蔡德芳举家迁回塘东村,建成“进士第”。“进士第”为二进五开间,右边护厝,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涉台文物。

在塘东,这样的老建筑比比皆是,每个建筑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在这些古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富有历史厚重感的家庙。

晋江自古流传着一句“塘东崎,檗谷大,庄厝祠堂盖南门外”的俗语。塘东崎,即指塘东村的东蔡家庙,以其祠堂屋顶高斜峻峭、富于特色故称。

“东蔡家庙始建于明末,历经数百年风雨,几毁几建,今天看到的这座古色古香的祠宇重建于民国元年,祠堂采用近10米高的中脊,屋脊显得特别高峻。”蔡荣星说,相传因为屋顶坡度急斜,当年粘瓦工人施工时都要在腰间系上保险索,以防立足不稳,滑落下来。

与东蔡家庙媲美的还有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992年重建的蔡氏家庙,顶落厅悬挂着“端明殿大学士”“国师”“都督”等诸多匾额,民国末年曾作为中共地下党活动场所,现在这里已成为村老人活动中心,不时有笑声传出。

番仔楼里侨味浓

漫步塘东村,除了一幢幢排列有序的红砖古厝外,还有大量的番仔楼。这是因为塘东村为闽南知名的侨乡,现有人口4688人,而在海外的乡亲多达2万余人。早在明代就有不少族人前往吕宋、仰光、安南谋生,挣回大笔外汇,活跃了家乡的经济,建起一栋栋中西合璧的楼房。其中,著名旅菲华侨、菲律宾“糖王”蔡本油的故居便坐落于此。

蔡本油在村中建有两座楼房,坐北朝南并列而立,融中西建筑之精华,是一座典型的番仔楼。东边一座建于1922年,是五开间二落楼房,西边一座为三开间二层楼,两座建筑前面有宽阔石埕,建低矮墙围,可供坐憩。后面置花园一座,成为当地孩子的乐园。

“还是家乡好啊。这里空气好,环境好,老了能回到这里很幸福。”在叔公蔡本油的故居里,今年84岁的蔡联发乐呵呵地说,他早年到澳门发展,后辗转到台湾定居,如今全家人都在台湾,但上了年纪后,他越发想念家乡,想念这里的老友和一草一木,希望能落叶归根。

在蔡荣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一处被古厝番楼环绕着的池塘。原来,村中这一口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龙光池”,是蔡氏先人用来蓄水排涝、养殖鳗鱼的地方,年深月久未免淤浅。近年,由侨胞捐资,村人出力,清淤深挖,蓄起一塘清水,又在四周砌起石护栏,池中建石亭、拱桥,以供村民休闲之需。在池塘旁边有一栋华丽的石板厝,这是爱国侨胞蔡玉峰的故居。

红砖古厝与番仔楼交相辉映,简直就是一座庞大的原生态闽南建筑人文大观园,让这个古街巷坊更加耐人寻味。

“村里现有古建筑140栋,最古老的可追溯到明朝年间。不过,这些古建筑有三分之二无人居住了。”蔡荣星说,对于这些古建筑,村里以保护性修缮为主,在保持风貌的同时,以旧修旧。

海景沙堤这边独好

除古老民居和人文景观外,大自然也赋予塘东独特的自然风光。在塘东村西边有一条长达两三公里的海景沙堤,它有别于沿海岸线形成的沙滩,而是一条触角状的沙堤,雪白的沙岸像一条玉带伸入大海深处,把大海分成内外两边,这是游客享受阳光海涛的好去处。

沙堤北面是一大片内海滩涂,村民在那里养海蛎、讨小海,退潮后可看到滩涂上遍布养殖海蛎的石株,整齐排列,很是壮观,这里自然就成了候鸟栖息觅食的天堂,候鸟翻飞逐浪来也是塘东一景。

回头南望,是波涛壮观的海峡,大小金门岛隔海相对,白洋屿、南屿等礁屿在大海中若隐若现,这片海域是通往安海、石井的水道,不时有船只往来,自古有名的“安平商人”就从这里出入;而在早期,村里还有简易的客运码头,火轮开往厦门及东南亚。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明清之交,这里是郑成功与清军多次交锋的战场。郑成功由南明皇帝赐姓朱,老百姓称之“国姓爷”。百姓又称海蛤有士兵精灵附身。如今,在沙滩上还可捡到“国姓瓶”“国姓蛤”这一类古物。

“近期,晋江市、镇两级政府正在沙堤建两段木栈道,其中跨海木栈道约70米,陆上木栈道约300米,预计投资200万元;此外,沙滩排球集训基地、综合码头、敬老院、游客接待中心、南海岸综合公园等一系列项目纷纷落地,将带动塘东更快更美的发展,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秘。”蔡荣星不无兴奋地说。

“塘东、塘东,美丽的沙堤,勾起我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海边玩耍,无忧无虑过一天……”一首由蔡荣星自己创作的村歌《锦东颂》,让记者深刻地感受到塘东人对于家乡的热爱。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012015年中国最美乡村出炉 福建有6个特色村上榜
  • 2015-11-30来布村乡村游让村民口袋更殷实—— 美丽带来的红利
  • 2015-11-29国务院:稳妥撤并乡村学校 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
  • 2015-11-27罗源地税:多措并举 助力少数民族美丽乡村建设
  • 2015-11-272020年我国将力争实现乡村规划基本覆盖
  • 2015-11-27永春福德村:行走在“美丽乡村”路上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