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滴水穿石,打赢闽东全面脱贫攻坚战
2015-12-07 09:57:59 兰林兴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柘荣

精准扶贫到村到户

三年来全县贫困人口从13.8%下降到目前的5.44%

12月1日,笔者来到柘荣县英山乡凤洋村,42岁的贫困户陈后发和妻子正在杭白菊留种地里清除杂草,给根部培土以利于安全越冬。

今年3月,村里出资1万元帮陈后发流转了50亩土地,并让他加入村里的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他提供苗木种植杭白菊,今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今年初以来,柘荣县按照“优一产,强二产,活三产,着力壮大产业集群”思路,以规模扩展、结构优化、集聚集约、产业链延伸为主线,下功夫做“准”文章,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扶贫开发工作亮点频出。安排县直60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822户贫困户,市直单位干部挂钩帮扶198户;21个省市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共争取到各类帮扶资金2689万元,实施各类项目135个;新发展玉竹、黄精、金线莲、铁皮石斛、覆盆子等中药材3000亩,发展林下经济2.3万亩;10家农业龙头企业结对帮扶10个贫困村,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568户贫困户脱贫;县财政统筹安排中药材、茶叶、油茶及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700万元,为18个样板村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11个县级重点村、2个县下派干部村安排扶贫专项资金39万元,省市财政为10个省市扶贫开发重点村每村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2011年到2014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13933元提高到1987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114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贫困人口从全县总人口的13.8%下降到目前的5.44%。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柘荣县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号角,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指标高位增长。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6.3%。 □游书金

霞浦

实施农户自立增收工程

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信贷额度

平坦宽阔的村道干净整洁,村民楼房的外墙装修一新,绕村小溪清澈见底……12月1日,笔者来到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一副和谐的画卷铺展眼前。

东山村是霞浦县扶贫开发事业的一个缩影。2010年到2014年,霞浦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943元增加到11342元。

近年来,霞浦县按照“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的要求,以建立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动态管理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重点,经多轮调查摸底,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7097户23039人,贫困建制村57个,为扶贫开发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里以57个贫困建制村为主攻对象,在省直、市直单位挂钩帮扶10个重点村的基础上,由县处级干部和县直单位挂钩帮扶47个贫困村,每年至少为贫困村筹措10万元左右的帮扶资金,扶持贫困农村发展产业和村级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县财政为每个县级贫困村各安排10万元资金,盘活现有土地、海域、山林等村集体资产,努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县里专门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由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分别挂钩帮扶7079户贫困户,并大力实施农户自立增收工程,协调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信贷额度,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扶持贫困户发展现代农业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或者引导农户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做到每户都有1-2个稳定增收项目。

近年来,霞浦县还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2010-2014年全县完成造福工程搬迁4704户、18288人,今年还将完成搬迁1000户3800人。 □黄光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