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公益> 扶贫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党报评脱贫:走出"一冲锋就能解决"的认识误区
2015-12-09 17:11:41 王慧敏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正如中央领导强调的,这是一场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必须打赢的战役,但也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拿下的战役。需要有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

  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为什么“真穷的人没扶上”?怎样挤干“扶贫泡沫”?如何转变“扶贫就是慈善救济”心态……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评论,聚焦横亘在脱贫攻坚战前的种种拦路石,统一认识,扫除障碍,苦干实干,一起打赢这场艰巨而伟大的战役。

  贫困人口解决了7个亿,剩下7000多万,扶贫工作的的确确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要求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任务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只争朝夕的干劲不能少,但当下,更要走出“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认识误区。

  “硬骨头”所以“硬”,有“硬”顽症,不是一个回合的冲刺就可“斩落马下”。曾在广西河池采访,听乡干部讲了这样一件事:农民来告状,说自家的田昨夜被偷走了。这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的事儿,却绝对不掺一点水分——当地是石山区,千百年风雨剥蚀,地面表土基本无存。农民从山外背来一筐筐土,铺在稍平的地方,便算是一块田了。大的田块,不过几个平方米;小的呢,只有脸盆大小。这样的田块被“偷”走,就不算稀奇了!

  像这种自然条件极其严酷的地方,常规的扶贫方法显然不行,光有冲锋陷阵的决心也不行,得拿出新办法。

  “等、靠、要”这一影响脱贫的痼疾,在有些地方也依然很“硬”。前些年,笔者随某部门到西北检查扶贫情况,有个严重缺水的县,省扶贫办以每公斤近百美元的价格从巴西引进抗旱良种让农民试种。不料,有农户把良种拿回家后马上磨面吃了。最近从媒体上看到,这个县依然是该省最穷的县。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09韩长赋主持召开农业部常务会 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工作
  • 2015-12-09脱贫攻坚需要硬朗作风
  • 2015-12-09发挥妇女在脱贫中主力军作用
  • 2015-12-08汪洋:学习借鉴宁德经验 夺取脱贫攻坚胜利
  • 2015-12-08汪洋在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学习借鉴宁德扶贫经验 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