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蒋素爱的幸福生活“密码”
2015-12-10 15:05:14 夏斌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凌晨4点,四周还是一片漆黑,蒋素爱和丈夫蒋锦锋已经起床,驾上自家那艘机帆船,驶向茫茫大海,开始新一天的捕捞作业。

蒋素爱是霞浦县海岛乡烟台村过顶自然村人,16年前,她嫁给同村的蒋锦锋,次年生育一个男孩。尽管丈夫是家中独苗,公婆盼望她再生孩子,续旺香火,但夫妇俩还是坚持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当时丈夫身体健壮,从事海上捕捞工作,收入稳定,一家3口小日子过得美满殷实。然而,天有不测,一天,丈夫在船上作业时左腿不慎被起锚机绞折,在手术嵌入十几块钢板后,才勉强保住大腿,但从此行动不便,无法出海作业了。

为维持生计,夫妻俩只能打短工、补渔网,靠做些简单手工活维生,年收入不足3000元。一家3口挤在仅有两室的小屋里,靠低保补助和亲朋好友接济维持日常生活。

海岛乡计生部门在开展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中, 获悉蒋素爱一家的遭遇,把她列为特困母亲救助行动重点帮扶对象。

“采用韩国网捕鱼,劳动强度不是很大,收入也稳定,我丈夫还可以使上劲,我也可以帮点忙。”蒋素爱说,但一艘渔船至少要配置5张网才有效益,每张网要1万元,还要专门的渔船,启动资金短缺成了他们的难题。

“乡计生部门当即给了她2万元的幸福工程款,又协调信用社贷给她有息资金1万元,缓解了她家启动资金短缺的问题。”海岛乡计生办主任俞辉说,乡里还请来捕捞技术能手,免费给蒋素爱夫妇传授韩国网捕鱼技术。

“我买来了渔网,再以租借船只估价入股分红方式,解决了船只问题。”蒋素爱说,“赶上好潮水时,一天可以捕到百来公斤的鱼虾等海鲜,约有上千元的收入,少则也有几百元。”

经过一年的辛勤打拼,当年夫妻俩的收入就达到8万多元。第二年,他们又新添了2张渔网,增加了捕捞量,年收入也随之提高,达到十多万元。

尝到甜头的夫妇俩干劲更足了,第三年,他们扩大韩国网捕鱼规模,和一个亲戚合股,购置了一艘大马力渔船,进行海上大捕捞作业。随后,又连续几年入股海上班船生意。

今年,除了继续从事海上捕捞、班船生意外,蒋素爱夫妇又瞄上了水产品加工。她联合了几个计生户姐妹,经营起水产品加工、销售生意,生意红火。

这几年,乡计生部门累计发放帮扶款项1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蒋素爱一家的生活。现在,他们已经搬离老家那低矮简陋的旧房,住到了乡中心街的一幢两层崭新楼房,孩子也入读外地条件较好的一所初中。丈夫的伤腿经矫正治疗后,恢复效果很好,活动自如,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10霞浦柏洋乡制定负面清单 盯牢“村官”
  • 2015-12-03宁德霞浦(三沙)山地马拉松赛在最美海岸线激情奔跑
  • 2015-12-03(孝老爱亲)霞浦县水门乡 林江华
  • 2015-12-03(敬业奉献)霞浦县下浒镇 陈永义
  • 2015-12-03(敬业奉献)霞浦县崇儒乡 雷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