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粮食产量高位护盘的中国经验
2015-12-10 16:58:26 乔金亮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政策支撑、机制创新,农地应对“双重挤压”

  沉甸甸的粮食,凝结的不仅仅是阳光、雨露和土壤的精华,也凝聚着强农惠农政策、体制机制转变和亿万农民的汗水。专家认为,粮食生产的机制创新有两方面,一是重农抓粮的宏观机制创新,二是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创新。面对价格的天花板不断下压,农业的成本地板又刚性上升,唯有双重创新才能应对双重挤压。

  政策推动是中国特色粮食增产道路的支柱。种地一年不如打工半月,在粮食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政策推动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保障种粮面积、防范重大灾害,到农业基础投入,政策支撑是重要基础。

  伴随着粮食丰收,政策扶持精准度逐年增强。2012年,我国首次将强农惠农政策与重大稳产增产技术结合。当年,中央财政拨付33.15亿元对小麦“一喷三防”、南方早稻集中育秧等6项关键技术实施给予补助。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逐步由过去“联地计补”普惠型向普惠型与“联技计补”效益型相结合转变,提升了补贴的针对性。

  粮食产量增加也与种粮人的变化有关,土地在向种田能手、合作社等新型主体集中。一家一户的种粮农民联合起来搞合作社,小农户壮大为专业大户、继而成为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还保证了较高的产量水平。2004年,农民合作社只在少数地方出现。2006年,相关法律颁布后,合作社以每年20万个以上的速度增加,目前,农民合作社达到128万家。家庭农场更是从无到有,目前87万个家庭农场经营着全国13.4%的承包耕地面积。

  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认为,新型经营体系对提高粮食产能起到很大作用。未来既要重视土地流转的形式,也要重视土地入股、托管等多种规模化经营方式。如今,种粮队伍不仅享受到农技推广、病虫防控等公益性服务,还享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等经营服务。“不流转土地,采用全程或半程托管服务,少数人种多数田、少数人帮多数人种田,实现了高产。”湖南省农委粮油处处长周志魁这样总结粮食经营模式的创新。

  告别大水大肥,破解环境“紧箍咒”

  “以前肥料论包卖,现在论斤卖!”看着农资店里大大小小的托盘,57岁的江西省南昌县农民李传友说,要不是拿着测土配方纸,都不清楚该买哪种肥了。到了施肥季节,店里每天称肥料都忙不过来。

  “缺什么、施什么”。2005年起国家推广测土配方,目前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农作物面积的25%以上。如今,科学施肥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是种植大户热情更高。江西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局副局长余冬辉说,这两年粮食生产强调向质量型转变,注重绿色、低耗,鼓励农药、化肥减量施用。以前农民大多是懒人施肥,现在开始在意精准施肥。据统计,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全省水稻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都有不同程度增产。

  告别大药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向绿色增产迈进,使粮食生产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健步前行。连续12年、看似一样的增产过程中,呈现出的是逐渐不一样的方式和理念。如果说,2013年是粮食生产转方式的重要节点,那么之前几年的“转”是自发的、局部的、零星的,之后则开启了整建制、全过程、自觉的追求。

  从高产创建到整建制高产创建到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围绕“绿色、效益”理念,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的粮食增产方式得到推广。甘肃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利于有效节水,湖南超级稻“九代”服务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农业部集成组装5种作物、5大区域20种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并遴选出14种关键技术,在全国打造了一批增产增效并进、生产生态协调的示范区。数据显示,53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内,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至2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至30%。

  一年又一年,万物生长。对耕耘在沃野良田上的农民来说,丰收既是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新的更大希望的开始。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03国家粮食局: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筹集和兑付管理
  • 2015-11-19国办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全文)
  • 2015-11-16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举行
  • 2015-11-13卖粮难:粮食太多还是硕鼠太多
  • 2015-11-13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