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传统村落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洋坪古村:“不老”的家园
2015-12-31 17:37:21 陈雁真 叶宇楠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游客在寒冬的洋坪村,感受到它恍若凝固时光的古朴风采。

  一处文魁房花厅里摆着几盆牡丹,每逢花期,总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欣赏。

洋坪古厝里,雕梁画壁,处处散发着精美的艺术范。图为古厝房梁上的鱼化龙雕件。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31日讯 生活在城镇化进程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承受着被重新格式化或被尘埃掩埋的酸楚。然而,走进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庄,从明末清初绵亘至今的古式建筑、乡风雅俗,仍然古色生香,惊艳了我们对传统家园的念想。

大山怀中,碧水东流,座座黛瓦青砖、白墙挑檐的明清古建筑,在蓝天下勾勒庄重气派的线条,老人弹唱戏曲的咿呀乐声,在石头铺就的小路间飘荡……这就是一探便让人再难忘却的洋坪古村。

巧设“楼长” 守护家园

近日,我们前往洋坪村采访,从文化部门退休的村民萧永洋热情当起向导。

“我们村子小,总人口不过450人,你们刚才在小路上听到的那是老戏班,最热闹的时候成员就有50余人。他们白天种地,晚上排练,还将民歌‘担花记’改编为闽剧小调,广受欢迎。”老萧边引路边介绍,如今不登台了,老戏友在古树下一凑,又是一场戏。闽剧班子的戏服和道具还保留着,每年都有专人晾晒、整理,作为文化遗产往下传承。

“村里的传统建筑不少,单是古民居就有保护完好的16座、总面积15066平方米。”老萧告诉我们,村中明清古民居、庙宇、书院、土楼等传统建筑占了全村建筑总面积的一大半。因洋坪距离城区20公里远,又地势险僻,古建筑才有幸存留。

古厝是传家宝。“保护古厝,是祖辈口口交付的使命,如今还成为一条村规民约:修古厝要专家指导整体修复,建新房得通过严格论证,均不得破坏古村整体风貌。”老萧说,正是这数百年不变之“约”,才有了洋坪村恍若凝固了时光的古朴风采。

“我们16座古厝,有16位楼长,加强保护宣传和指导、募集资金统一修缮,是楼长的主要职责。”老萧说,几十年来,村里的古民居因火灾烧毁过几栋,还有不少被窃的古物,令人惋惜。于是,楼长“出招”,柴火全由房前撤到屋后,各自入库存放,免招引火;掉落的雕花、被遗忘的牌匾也一一找出,以备修复。

老萧负责的是萧奇怀的故居,为统一修缮,他募集了30余万元,联系了专业的古建筑修护队,数日后即可开工。他说,这栋古民居装修规格高,预计将用时一年、投入120万元修缮。

近年来,村民自发筹资五六百万元,加上“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项目资金,洋坪村的古民居保护性修缮已超过80%。待萧奇怀故居修成,集古民居建筑群、生态田园、耕读世家的“幸福家园”旅游即趋成熟。

雕梁画壁 风雅犹存

洋坪古厝,多为文魁房、选魁房,都是就地取材的杉木结构,格局开阔气派,装饰工巧华丽。堂前摆花架,屋后有鱼池,更有雕梁画壁。流传至今的几盆百年牡丹,每逢花期,总吸引不少文人游客前来欣赏。屋如其人,游走其间,我们感受的不只是当年繁华,还有屋主不拘一格的雅趣。

即将修缮的清代清流县县令萧奇怀故居,有四回廊八书院,是村里最大最气派的古建筑。抚过“正六品”规格的“压顶”墙体,跨进廊前长约5米的长条青石刻花台阶,朱颜不改的南洋花砖外墙把阳光揉成花形洒进厅堂,以木、石、铜雕出的各色花鸟鱼兽,缤纷入眼。其中一组琴、棋、书、画的镂空木雕,立体贴附于左右厢房的窗棂,场景生动,屋主的闲情雅致可见一斑。

“这家主人最宠爱女儿。”老萧笑指着正堂约13米长的承重木梁上的4只翘首木凤凰,告诉我们屋主爱女情切。果然,深院中的小姐闺阁,有花厅、美人靠、厢房观景走廊,小到镂空柱础、木雕窗花,都尤为别致精美。最妙的是,主人建房将村中书院设于闺阁一侧,让家中小姐不下阁楼便可接受教育饱读诗书。

与其隔岸相对的是一座大八扇格局的文魁房。走进大门,老萧带我们看主厅瓜柱,那里竟悬附着4把精美的琵琶弹拨器木雕。一场午后暴雨突袭,回廊左右的披榭和脚下的护雨石,将雨幕安然泻于天井之中。“水帘居”奏响的这曲天籁,该也是当年屋主乐于倾听的吧。

洋坪自古文人雅士多,这番风雅情致在,无不悠悠滋养着家园、子孙。

耕读传家 乡风“重教”

洋坪全村单姓萧,都是来自江苏沛县的汉相萧何后人。据族谱记载,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萧姓祖先从古田县牛头岭迁入附近的官洋村,一次放牛来到洋坪,牛儿恋着这个绿竹掩映青草茂盛的所在,怎么赶也赶不走,祖先便干脆迁到这块沃土,辟疆开地,繁衍至今。

洋坪有广袤平地之意,为了这个村名,还有过一番斯文的“较量”。相传,当时萧氏和相邻的坑里村的先祖,都想给自己的村子取名“洋坪”,后来村民以赢得斗诗,喜得“洋坪”。

村中还有一个神圣的小建筑——惜字炉,那是古代文人墨客焚烧文字纸张的地方。小小的洋坪村,居然有读书人成立的同文社,募资建的魁星亭。更为难得的是,亭内的三层楼阁式结构惜字炉,至今没有熄灭。

“村里的孩子中考、高考结束,就会把一些复习字纸带到这里,交给惜字炉中的火苗,去做最后一次阅读。”老萧的描述中透着敬畏。

其实,从村口新建的“耕读传家”的书卷造型雕塑、“百善孝为先”的文化墙,到村东明代祖屋门前赫然挺立的两尊石碣旗杆,再到家家古厝厅堂高悬的“修身齐家”“耕读传家”的古匾,以及村民们口中乐道的旧时文举武举,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着浓郁的“重教”乡风。

“接下来,我们准备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村庄原生态韵味、挖掘历史文化的同时,做好规划整治,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并建设完善古村旅游服务的各项设施,保护、恢复和重新使用它,以活化古村。”洋坪村村支书萧雪雪说。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