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刘小珍:扎根基层的“编外妈妈”
2016-01-04 11:01: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4日讯(福建日报 陈淮)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时刻谨记一名共产党员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从事农村幼儿代课工作22个春秋,她用雷锋般的善举关爱着村里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编外妈妈”,她就是漳平市西园镇前洋坪村幼儿教师刘小珍。

上月19日,刘小珍像往常一样5点多起床,买菜做饭,喊起正在读高二的孩子吃饭后,就匆匆忙忙赶往西园镇前洋坪村幼儿园,开始一天的工作。22年前,年仅18岁的刘小珍初中毕业后,就成为村里一名

幼儿园代课教师,开始了她的幼教人生。当时村里幼儿园条件艰苦,没有活动场所,只能租民房做教室,她却没有一句怨言,从没叫过苦和累。“一到刮风下雨时,教室里灰尘满天飞,还要用脸盆接雨水,下大雨时还要时常带着孩子跑到安全的地方躲雨。”回忆起当时的教学环境,刘小珍还历历在目。

面对艰苦环境,刘小珍没有退缩,教学上,她认真钻研业务,自考大专幼师证;生活上,她时刻牵挂着班级的10多名留守儿童。班里孩子生病了,她主动带孩子去医院看病,

并垫付医药费;孩子家里没饭吃,她主动留下孩子在自己家里吃饭;时常有空就到这家看看,那家走走,替这个孩子洗洗衣服,帮那个孩子做做卫生。

2006年,刘小珍的丈夫从乡下中学调入城里学校,希望她放弃村里的代课工作,回到城里照顾家庭和孩子。“家长们都到村支书、村主任家里,要求村主干出面,希望刘小珍能够继续留在村里,有些家长甚至还跑到刘小珍家里希望她能回到孩子们的身边……”原西园幼儿园老师陈素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激动地说。面对

家庭和村里的留守孩子,刘小珍毅然坚持继续留着村里,20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用爱心、热心、责任心安抚着每一个留守儿童孤独的心灵。

在村里,刘小珍还有一个特殊身份村计生管理员,在做好计生本职工作的同时,她时常默默关心照顾低保老人和留守老人。村里低保老人陈素金自身残疾,丈夫也双目失明,唯一的儿子在外

地成家,两个老人生活异常艰苦。刘小珍得知这个情况后,就主动帮助老人申请扶助金,还经常从城里为老人带去食物。

默默扎根基层,不求回报,时刻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留守老人,刘小珍用爱心温暖着老人们孤寂的心灵,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几年来,她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等荣誉称号。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25县乡医疗机构“连脉” 基层卫生服务“强身”
  • 2015-12-22光泽县寨里镇给基层无职党员打造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
  • 2015-12-17以基层协商促进共享发展
  • 2015-12-10榕基层党建工作明察暗访:干部沉下去 党建实起来
  • 2015-12-02新罗区委宣传部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