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李炎全:乡村医生得做“万金油”
2016-01-27 17:48:22 陈佳平 刘天野 黄阿彬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李炎全在药房检查。

东南网1月27日讯(福建日报 陈佳平 刘天野 黄阿彬文/图)“开的药有没有按时吃,肚子还疼吗?”“最近饮食怎么样?记住,油腻的食物少吃,多吃点清淡的蔬菜和水果。”……22日,华安县马坑乡卫生院的诊室挤满了人,李炎全医生细心地给当地农民患者诊治,嘱咐注意事项,忙得忘记了午饭时间。

59岁的李炎全是马坑乡马坑村人,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李炎全说:“偏远山区缺医少药,农民看病极不方便。当时省妇幼保健院的王琼下放到马坑村,我就跟着她学医。”

李炎全手脚勤快,努力好学,一年多后,他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王琼回去后,他独自撑起了马坑村的医疗合作站。

1978年,李炎全考取到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进行系统学习。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在马坑乡卫生院当一名普通乡医,至今已36年,成了主治医师。

马坑乡是漳州市海拔最高、华安县最偏远的乡镇,全乡有5000多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下了许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各村分布零散,医疗条件差,百姓就医困难。

“农村地区农民看病是不分时间的,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寒冬腊月,随时有病人上门来求诊。”李炎全说,“乡村医生什么都得会,就跟‘万金油’一样。”

记得一个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梦乡中的李炎全。原来是本村的邹三李来敲门,说邻居邹振锡突然感觉胸闷、心慌,喘不过气来,让李炎全赶紧去他家瞧瞧。

夜深天冷,李炎全毫不犹豫地拎起诊箱,拿上手电筒,跟着邹三李匆匆地消失在黑夜中……等一切都忙完时,天空已泛起鱼肚白。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1-26榕新建成6条乡村景观带 闽清景观带获评“省优”
  • 2016-01-23乡村传统文物频遭毒手 文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 2016-01-22乡村传统文物频遭毒手 文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 2016-01-22扎根乡村37年,用爱心浇灌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