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公益> 扶贫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一个畲族山村的脱贫路
2016-01-29 17:37:1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2010年,根据合作社员的生产要求,合作社办起加工厂,对社员的养殖紫菜进行粗加工,解决了靠外运加工问题;2011年,从上海引进紫菜全自动生产线,彻底告别卖紫菜原料时代,通过精加工提高紫菜品质,大大增加了紫菜附加值;2012年,引进先进的太阳能烘干、检验设备,提高了紫菜产品的质量;2012年5月,针对养殖户购买毛竹难问题,合作社决定集体采购毛竹,仅此一项就为大家节省近100万元的养殖成本……

合作社带来的好处就是最好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要求入社,合作社员迅速发展到100多人。合作社注册了“淳盛”商标,实行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供苗、统一加工、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合作社 基地 农户 公司的运营模式,形成社员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真正把大家的心连起来了,把大家谋发展的劲凝聚起来了。”钟祖钦说。

如今,东山村依托农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大力推广紫菜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和紫菜加工业,全村养殖紫菜已达2000多亩,紫菜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紫菜1000多吨,产值8000多万元。

紫菜产业成了村里的主产业,但是浅海海域面积有限、受气候影响较大。2015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紫菜烂苗,东山村很多紫菜养殖户的收入大受影响。

为提升产业,钟祖钦在2014年就开始试验新型的玻璃钢撑杆深海紫菜养殖示范项目,在12米深的海域开辟400亩试验田。他介绍说,与传统的毛竹相比,玻璃钢撑杆具有抗风浪能力强、施工简单方便、使用年限长等特点,希望未来可以通过这个新技术带领大家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推动紫菜养殖走向更广、更深的海域。

新思路

交通不便导致贫困,那就帮村民集中搬迁;搬迁后谋生困难,就因地制宜,帮村民创造致富门路。精准扶贫,让东山村走出大山,走出贫穷。同时,脱贫致富绝非朝夕之功。

东山村有12户老弱病残愚特困户,绝大多数丧失劳动能力。不久前,村里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商量成立合作社,根据实行整村搬迁后有大量空地和荒山草场的条件,选择养牛、养羊的项目,将几级政府给予这12户的扶持资金集中,由合作社用于购买牛羊种畜,挑选相对具备能力的两人集中放养、管护。制定奖惩标准和分配比例,根据牛羊出售的效益,按一定比例给予饲养员相应的激励报酬;再扣除用于扩大再生产和留作村集体股份的一部分,余下的纯收入按12户人口比例分红。

钟祖钦希望通过成立“特殊群体合作社”这一精准扶贫的运作机制,可以有效地走出对一些特殊群体“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怪圈。

从2014年开始,东山村结合美丽乡村和畲村文化特色村寨建设,先后投入660多万元,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昔日贫穷落后的边远畲村,在精准扶贫的春风中,正嬗变成宜居宜业的滨海特色畲族村寨。全村人均收入从1998年的450元提升到2014年的10650元,翻了20多倍。

进入脱贫攻坚新时期,福建宁德市正积极谋划布局一系列特色农业和富民产业。东山村也在更新换代紫菜养殖的同时,巩固发展特色种植业,并加强对村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只有选对方向,集中力量,矢志不移,滴水穿石,才能让一个又一个东山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记者 钟欣)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1-21切莫忘了思想文化脱贫
  • 2016-01-21三扶三到——今年漳州目标脱贫四万人以上
  • 2016-01-20漳州党政领导签订综治、环保、脱贫攻坚责任书
  • 2016-01-14龙岩:脱贫攻坚步入“精准时代”
  • 2016-01-12韩长赋: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扎实推进特色产业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