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长勇(左二)在村“三合一”大会上。
东南网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郭斌 文/图)
落后村的成功蜕变
走进福清港头镇草柄村,宽敞的道路,美丽的公园,和谐的氛围……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邻里纠纷多,基础设施差,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被人戏称为港头镇的“西伯利亚”。“草柄村这些年的变化离不开我们的村支书王长勇。”70岁的村民王钦清感激地说。
草柄村曾连续多年未发展党员,连续三届选不出村支书。2000年,应乡亲们要求,在外经商的王长勇回村参选村党支书。
上任后,他首先借鉴公司管理理念,建立决策执行分离的“三合一”会议工作机制。村里每项重大决策都要由党员代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共同参加的“三合一”会议通过;每一个项目的执行,也由“三合一”会议民主推举党员代表、德高望重的村民、有专长的村民组成理事会管理运作,“三合一”会议负责监督审计。
王长勇同时制定了村规民约。16条村规民约,大到对计生户的扶持,小到对喜事菜单、丧事花圈的限制等等都有明细约定。有了行为规范,村里风气渐渐好转,好人好事逐渐增多。如今,每年中秋节,村里还会举办百家千人宴,表彰五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等楷模。在榜样的带动下,10多年来村里未发生一起司法纠纷。
“违反村规民约的事,不能拖延解决,否则就会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王长勇说。村里规定,建新房时,要退离马路1米,但是,一位村干部只退了60厘米。王长勇得知,立刻找到这名村干部做思想工作。这位村干部想通后,第3天就主动把超出面积拆除,并向后退了1.1米。
群众心中的好村官
王长勇说:“当村官要有定力,定好的制度,坚决执行,任何人求请,一步也不能退让。”
建新房必须经过村“三合一”大会批准。一户村民趁王长勇出差,违规在不允许建房的承包地上抢建。王长勇出差回来时,已经建了一层。按规定进行拆除时,这家的阿婆躺在地上大哭,她想不通:“王书记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拆我的房子。”事后,王长勇考虑阿婆家改善住房条件的迫切心情,经“三合一”会议同意,优先批给阿婆两个儿子宅基地建房。现在,阿婆全家都住进新房,对王长勇十分感激。“执行规定不能讲人情,但是具体处事要考虑老百姓的需要,给群众温情。”
2003年,草柄村规划建30亩的龙湖公园,涉及4座祖祠、46栋百年旧危房和几十座老民宅。村里侨胞很多,使本来就不简单的拆迁更加复杂。他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党员、村干部会议,按照村规民约,积极动员村民将旧房无偿缴给村集体,他负责妥善安置拆迁村民的住房。同时,他带头拆迁了自家的祖宅,并发动全村乡亲做好海外乡亲工作。通过3年艰苦不懈的工作,300余户村民先后在自愿捐房协议书上签字,实现了“零补偿、零上访”,同时村民还自愿捐款1000万元资助公园建设。
村里有个村民有精神疾病,他的老母亲没办法管他。王长勇就自己出钱把他带到福州治疗。现在,这个村民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能帮助老母亲干农活。有个村民为了表示谢意,杀了自己养的一只鸭子送给王长勇。当时市场番鸭一只150元,王长勇付了200元,并在村民大会上说了此事,禁止村民再送礼物。
他还组织全村乡贤自愿出资成立扶贫基金会,通过民主程序无息借款给村里需要创业的贫困户。
在王长勇的带领,草柄村成了福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王长勇本人也被评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福州市第三十三届劳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