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传统村落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屏南:“文创 旅游”助力传统村落腾飞
2016-02-04 16:11:53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依托古村落,打响“旅游牌”

如何挖掘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打响乡村旅游新“招牌”,屏南做法棋高一筹。

资金少、规模小、产业集聚度低、人才匮乏……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存在的这些新问题,如何破题?

令人欣慰的是,屏南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申报较早,而且力度一直只增不减。早在2002年,屏南县就成立了地方戏研究办公室,专门从事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之后又上升为屏南县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办公室,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宣传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和宣传部几任领导,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申报工作。屏南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更让人惊喜的是,屏南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即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特别是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作为全县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动,并拨款100万元作为文创经费。县委主要领导多次表示,不重视文物保护,坐视文化遗产消失,就是“犯罪”。县委领导不仅说在嘴上,更落在行动上。由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等主要领导及其他县委常委,分别牵头挂钩一个传统村落,组织保护和开发工作。县委书记程树平、县长吴允明分别挂点漈头、漈下这两个工作难度最大的古村,给两村共筹集了2000多万元的保护开发资金,整治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修缮村落文物古迹,建设各种基础设施,为文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2015年,屏南克服“吃饭财政”,硬挤出1000万元,成立文化发展基金。用于中国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文物保护。还充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机构,下设传统村落、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个小组。加大对传统古村落、文物和非遗保护和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古村文物修缮保护如火如荼,给传统古村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游客慕名纷至沓来……

探索“文创 旅游”, 实现文化惠民

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身高仅1.17米的沈明辉迈着小脚步来到双溪古镇国际残疾人艺术教育中心,轻快走进个人工作室“清新雨露”,摆放好画架、画布,调好颜料,准备创作,这一坐就是一天。像这样的生活,他已经连续坚持了两个多月。

屏南县双溪艺术节如期开幕,与会嘉宾还参与了“安泰艺术城”揭牌仪式。双溪古镇国际残疾人艺术教育中心就坐落在“安泰艺术城”之中。

据了解,“双溪古镇国际残疾人艺术教育中心”于2015年10月20日正式开学。“中心面对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残疾人提供公益艺术教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帮助弱势群体拥有文创作为的积极人生,从而让双溪古镇成为全球性的有高度人文关怀文化作为的文化古镇,成为众多弱势个体及家庭实现生活梦想的目的地。”作为中心的“老师”,屏南县文化创意发展总策划林正碌表明了创作中心的意义。

据悉,目前“中心”规模6000平方米,包括办公空间、教学空间、展示空间、居住空间、画廊等,预计每年培养1500人。“中心除了常态性培养残疾人,还针对镇内居民及其他村落的村民进行艺术培养,孕育文化生态,发展文创产业。”林正碌说,中心开办两个月来,已有近40名残疾人成功转型,画出优质的作品,并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作品通过自媒体微信等渠道向世界展示,一幅作品扣除成本,我们也可以赚到150元左右,好的作品还可以卖更高价钱。”沈明辉说,因为自己身体残缺,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从事更多的社会职业,而画画他却可以做到。

笔者看到,在这个中心内,画画的群众多,下至2至3岁的孩童,上至91岁高龄老人,甚至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也画得有模有样。

除了双溪镇,漈下村的“草根画室”也是遍地开花。原来,早在2015年4月,林正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漈下村,自此就把早年在上海成功运作的“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油画)公益教育实践活动入驻于此,为村民免费提供油画教学。

据悉,在短短8个月时间,林正碌已经培养了30多名村民成为了优秀的画家,他们的作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备受国外艺术藏家青睐。在艺术教学期间,全国各地乃至国外都有家长偕同子女一道慕名前来漈下古村学画并感受古村的千年风貌。

据不完全统计,8个月来,艺术城仅接待前来学画的游客就高达5000人次,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游客前来漈下古村旅游,带动了漈下古村民宿与餐饮业的发展。目前,漈下古村拥有6家农民画室,12家正在装修即将开业的农民画廊、一家艺术咖啡屋、4家客栈,每年有4万人次的游客量。

“可以预计,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推广,2016年,漈下古村将有上百村民蜕变为高收入的优秀画家,至少有50家村民艺术空间、艺术画廊出现和50位以上的国内外艺术家入驻漈下古村开设工作室与艺术空间,也必将带动酒店、民宿、写生基地、时尚咖啡屋、酒吧、茶座、餐饮、特色小吃、传统公益等文化旅游配套产业的繁荣,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古村和年游客量高达10万人次以上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为中国广大古村发展文化及文化旅游提供了积极的发展模式。”林正碌自信地说。

“艺术下乡,在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2-11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公布 泉州26个村落上榜
  • 2015-11-18中央财政村均350万元补助2555个传统村落
  • 2015-11-17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快速消失局面得到遏制
  • 2015-11-17中央财政村均350万元补助2555个传统村落
  • 2015-11-17中国传统村落快速消失得到遏制 迈入保护复苏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