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鼓伞之间,并蒂花开
2016-02-04 17:09:45 张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这是漳州大鼓凉伞的传统造型,它是台湾跳鼓阵的源头。(资料图片)

  漳州学生正在表演大鼓凉伞。(资料图片)

  来自台湾台南市的跳鼓阵表演。(资料图片)

大鼓凉伞发源于九龙江中下游。在闽台互动中,它跨越海峡,变身跳鼓阵,并在台湾繁衍生根。如今,有着相同文化基因的大鼓凉伞和跳鼓阵,依然作为民间传统艺术活跃在闽台间——

追溯鼓伞之源

伞随鼓动,锣声应和,翩翩起舞,爽然欲醉。

1月25日,作为漳州市龙海第五中学大鼓凉伞队的鼓手,郑庆榕参加了告别演出。因为要备战高考,他马上就要退役了。这支成立于1993年的校园大鼓凉伞队伍,参加过不少省市大型活动,还曾经作为漳州古文化的代表,与台湾跳鼓阵艺人同台竞技。

说起漳台艺人的鼓伞之缘,时间需溯回2000年。那年,在厦门市台湾民俗村举办的海峡两岸古文化艺术交流大会上,台湾中华民俗艺阵研究室主持人吴腾达第一次观看了龙海五中学生们的表演。当即,他就找到了教练汪育胜,邀请对方赴台指导。

“他们的演出道具、表演内容与台湾跳鼓阵几乎一样,这再次印证了我的观点——跳鼓阵发端于漳州大鼓凉伞。”吴腾达说,在台湾民间庙会和庆典中,跳鼓阵是最常受邀的民俗表演项目。其中,以台湾南部尤多。“南部庙宇众多,神诞祭祀、迎神赛会活动不断,故跳鼓阵在高雄、台南、屏东等地长盛不衰。”他说。

不过,跳鼓阵的源流问题,一直困扰着岛内学者。“台湾史籍对跳鼓阵的记载,大多局限于对表演形态的表述,虽有传说花鼓阵源于郑成功时代军队日夜练兵,鼓手击鼓助威,但缺乏依据。”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吴腾达便频繁来往于闽台之间,希望在对岸找寻鼓伞之源。

1995年8月,吴腾达赴福建参加学术研讨会,其间专门考察了莆田车鼓表演。遗憾的是,他发现,二者道具虽相似,但表演内容大相径庭。两年后,吴腾达在漳州找到了突破。在龙海市颜厝镇积苍庙神明绕境活动中,他惊奇地发现,参与仪式的竟然都是本土大鼓凉伞队。“他们的组成方式、表演内容与跳鼓阵几乎一模一样,结合大陆史料,基本可以认定跳鼓阵是从福建漳州传到台湾的。”吴腾达表示。

事实上,目前两岸业界与学界已达成共识:漳州大鼓凉伞与台湾跳鼓阵一脉相承。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明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有功,戚家军凯旋途径漳州时恰逢阴雨,当地老百姓为犒劳将士,纷纷持伞进入战鼓队,为将士们遮雨。此后,闽南民间艺人便将军民鱼水情的画面,编成了民间舞蹈,并逐渐流传到海峡对岸。虽然不同版本的传说在细节上有所出入,但两岸普遍认同大鼓凉伞源自军民欢庆胜利的说法。400多年后的今天,大鼓凉伞依然活跃于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及南靖县靖城镇、龙海市等地。

大鼓凉伞如何传入台湾并演变成跳鼓阵,已难以考证。但两岸学者在往来考察时,找到了大量两种民间舞蹈的共同元素。

2009年,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郑玉玲赴台湾考察。在嘉义县新港奉天宫开台妈祖元宵十八庄绕境活动、台南六甲乡保安宫武庙元宵民俗庙会、台东2009“炸寒单”民俗艺阵绕境等活动现场,她观看了大量台湾跳鼓阵表演。“无论是道具、还是表演形态,都体现着闽南元素。”郑玉玲以花鼓的绑背方式为例解释道,胸前背鼓、双面击鼓是闽南漳州鼓舞的重要标志,这种绑背方式随闽南人移居台湾而传入台湾。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0-26一把雨伞改变一个人——公益微电影《红衣女孩》开机
  • 2015-10-15陈赫前妻染粉色头发 举伞拍照模样清新(图)
  • 2015-10-14漳州民间特色舞蹈“大鼓凉伞”将登上青运开幕式
  • 2015-09-30蒲巴甲主演《第一伞兵队》 领衔铁血好男儿
  • 2015-07-21《冲上云霄》张予曦高空跳伞流口水 学知识哈欠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