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鼓伞之间,并蒂花开
2016-02-04 17:09:45 张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探寻传承之路

漳州大鼓凉伞发祥于龙海市。在各类民俗活动及喜庆节日里,大鼓凉伞是不可或缺的文艺踩街项目。“大鼓凉伞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最兴盛。”龙海市文化馆已退休的老艺人陈志光回忆道,当时的龙海县有100多支大鼓凉伞队,2000多名表演人员。

在之后的10多年间,大鼓凉伞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产物而遭禁锢。从此,伞折鼓毁。改革开放后,不少地方恢复大鼓凉伞队。但此时的大鼓凉伞已丧失原有的表演艺术元素,只起到排阵势、造声势的作用。

“以往,大鼓凉伞表演者大都是青壮年,但现在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再参与表演,只剩下村社老年妇女还在坚持。”郑玉玲表示,如今漳州的大鼓凉伞已日益简化为广场舞。尽管她认为这同样有助于传统艺术的普及,但隐忧在于,闽南舞蹈的精华逐渐丢失。

台湾跳鼓阵起源于大鼓凉伞,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跳鼓阵在台湾根基深厚,尽管时代变迁却依然还保留着原汁原味。”回忆起2000年第一次在厦门看到跳鼓阵表演时的情形,汪育胜感慨道:“和龙海上世纪50年代时的大鼓凉伞几乎一样,还保留着鼓手、伞娘、打锣者、彩婆、挑担者等人物设置。”

跳鼓阵并非没有遭遇过传承危机。1988年,台湾跳鼓阵研究者吴腾达为第六届世界空手道锦标赛策划开、闭幕式时,首次邀请跳鼓阵表演团队登台演出,引发海内外赞誉一片。但彼时,岛内民间跳鼓阵团体屈指可数,校园内更是不多见。“为了今后各种活动的需求,台湾才开始训练各种大型阵头技艺表演,跳鼓阵的大型表演因此诞生。”吴腾达说。

事实上,漳州各界人士一直在思考如何重振大鼓凉伞,并进行了创新探索。早在20年前,龙海市芗剧团便创办“小百花大鼓凉伞队”,请来了当时漳州师范学院的舞蹈教师吴清岳执导。2009年,闽南师范大学组建大鼓凉伞队,郑玉玲参与编导。在此后的市运会、省运会等舞台上,这支学生军都曾大放异彩。对此,郑玉玲认为,大鼓凉伞、跳鼓阵等民间传统技艺,都是两岸民众智慧的结晶,理应好好保护,希望两岸携手共同探寻传承之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薪火相传。

期盼两岸共舞

然而,让两地民间艺人感到遗憾的是,大鼓凉伞与跳鼓阵虽同气连枝、一脉相承,但长期以来,它们之间鲜有交流。

龙海五中校队是漳州最有影响力的大鼓凉伞队之一。在这里,汪育胜当了20年教练。在他的记忆里,漳州大鼓凉伞与台湾跳鼓阵的互动屈指可数:2000年海峡两岸古文化艺术交流大会上,龙海五中大鼓凉伞队作为漳州古文化的代表,与台湾跳鼓阵同台竞技;不久之后,金门县长带领台湾陈姓宗亲到漳州南山寺寻根谒祖,龙海五中大鼓凉伞队参与表演;2006年,连战赴龙海市榜山镇马崎村祭祖,汪育胜带队表演。

“每次反响都特别好,有不少台湾教授与民间表演团队邀请我赴台教学,一起参与编写教材。”汪育胜表示,尽管反响不俗,但两岸互动依然有限。“这样的表演与展示只是蜻蜓点水,还称不上真正的交流与互动。”他说,比起芗剧、竹马戏等闽南文化项目频繁赴台交流,大鼓凉伞虽然与台湾有着不解之缘,民间艺人也期盼能够赴台演出,但因为缺乏经费支持,始终难以成行。

不过,去年12月,漳州大鼓凉伞表演队终于走进了台湾。当时,漳州市关帝文化交流协会组织漳州文衡殿管委会及传统哪吒鼓乐队、大鼓凉伞队一行38人到台湾交流访问,这是漳州大鼓凉伞表演队首次赴台表演。

对于两岸共舞,郑玉玲有着同样的期待。不久前,她受邀前往台湾宜兰教授福建车鼓艺术。她希望,这样的深层次交流也能够延伸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中。“其实,政府部门、高校、民间艺人可以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优势,两岸更可以共同进行剧本创作,同台表演,一起探讨传统民俗项目的传承之道。”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0-26一把雨伞改变一个人——公益微电影《红衣女孩》开机
  • 2015-10-15陈赫前妻染粉色头发 举伞拍照模样清新(图)
  • 2015-10-14漳州民间特色舞蹈“大鼓凉伞”将登上青运开幕式
  • 2015-09-30蒲巴甲主演《第一伞兵队》 领衔铁血好男儿
  • 2015-07-21《冲上云霄》张予曦高空跳伞流口水 学知识哈欠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