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旅游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北纬53度半, 中国“北极”
2016-02-04 17:02:29 李烈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蓝天下的白桦树

  黑龙江第一湾

  杀猪菜

  漠河旁边的一个不知名的村庄

东南网2月4日讯(福建日报)_漠河,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区,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去漠河,可从福州飞至哈尔滨,再从哈尔滨出发,坐小型飞机抵达漠河,当然,也可乘从火车一路向北。

我们的目的地是北极村,漠河县最北的一个村子,亦是中国最北的村庄。

“最北”的原始世界

冰雪覆盖的世界,人类的行动方式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北极村,无论是走路还是坐车,都显得拙劣而举步维艰。骑马、坐雪橇,成为这里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我们的向导,是一个40多岁的刘大姐,北极村的村民。她自家养了几匹马,用一架像是人力板车改造而成的木制雪橇拴在马背,雪橇上铺了厚厚的棉被,变成了一个简易版的雪橇。

马儿拉着我们向北前行,躺在马车上,盖着棉被,仰望着天。漠河没有工业,这里的雪下过之后,天都会变成一种很通透的蓝色。太阳光照亮马儿嘴里呼出来的“白气”,这“白气”便立马在马儿的嘴巴周围凝结成霜。所以,北极村的马儿看上去,都像长了白胡子。再加上马儿脖子上都套了铁铃铛,跑起来叮叮当当直响,给人们有种坐在圣诞老人雪橇上的错觉。

在雪橇上颠簸了几公里,寒意也渐渐侵入身体,我们到达了中国的北极点。

在地图上,中国的北极点位于“鸡冠顶部”,地理坐标约为北纬53度33分,很多人习惯性地将这个纬度称为北纬53度半。面前是已结冰的黑龙江,江对面便是俄罗斯的疆土。远远看去,俄罗斯哨所像一座纤细的灯塔,竖立在视野里。

因为“最北”,这里的邮局,被称作为“最北邮局”;这里的一家商店,被称为是“最北一店”,这里住的人家,也自命名为“最北一家”。

很多人来到中国北极点之后,总想拍点有意思的照片。比如,一些年轻人,会以最快速度将衣服脱光,在这将近零下四十度的低温里,与大自然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当地人们见多了,便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称作为“北极光”。这“光”,当然是“把衣服脱光”的意思。

在这户外待了十几分钟,极地的严寒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入侵身体。想要掏出手机多拍几张照片,不仅仅是手指没办法听从大脑的指挥,就连手机也进入了关机模式。一切的现代元素,在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唯有自然,以它最原始的状态存在着,而来到这里的人,也必须遵循这样一种原始的状态。

在北极村,不到下午三点,已是暮色四合。向导说:“冬天都这样,下午三四点就天黑,夏天就刚好相反了,晚上八九点太阳才下山,而凌晨一点多,太阳就已经高照了。”

唠嗑与杀猪菜

北极村的天虽然黑得早,但人们并不因此早早睡去。晚上,东北的大炕早已烧得热乎乎的,坐在炕上,几个朋友便开始聊起来。这便是东北人最爱的“唠嗑”。

东北人爱唠嗑,三五个人,随便一聚,便能天南地北地聊起来。

唠嗑的时候,吃也是少不了的。东北的冬天,有几样食物必不可少:酸菜、肉、酒。

酸菜都是大白菜腌制而成,不同的人家里腌制的方法不一样,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酸菜一般放在一只陶制的大缸里,估计能放上百斤白菜。将白菜洗净,放入特殊的发酵作料,在密封前,还要在缸内放一块大石头,为的是把白菜压实,别胀开了、漂散了。经过近一个月的发酵后,酸菜便制成了。

跟酸菜最配的,当然要属猪肉。东北农村大多养猪,一年到头,杀猪可谓重头戏。新鲜的五花肉切成块,跟着猪血、猪骨一起,放入酸菜、粉条,用铁锅在柴火上一炖,便是东北有名的“杀猪菜”。

五花肉和猪骨头本就带有一定的油腻,此时,酸菜便是这解腻的良药,而猪肉刚好又能覆盖酸菜本身的“糙味”与“涩感”。吃杀猪菜之时,酒是必不可少的。不是啤酒,也不是红酒,一定要用白酒,原因很简单:天气太冷,白酒和猪肉都能提供热量,为身体驱寒。

在热腾腾的杀猪菜面前,用东北味浓郁的腔调唠着嗑,才算是完整和地道。

北极村的家园之魂

在北极村,早上八点,黑夜还未结束,天空的颜色依然深邃,月亮还停留在树梢。半小时过后,沉睡了十七个小时的太阳似乎迫不及待地冒出来了。一瞬间,阳光穿过远方的群山,穿过河流,穿过树林,将整个天地镀上了一层浅金色。

此时,你方才明白流传的那句话:在漠河过冬至的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都会得到幸运。因为如果冬至来到漠河,会经历一年当中最漫长的寒冷与黑暗。如果这些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晨光之下的北极村,似乎接收到某种指令,每家的烟囱开始升起袅袅炊烟,仿佛一场排练有序的集体舞。不必将头抬得太高,便能看到这样一次集体舞。所有的这些,源于这里村民的一种自觉:他们坚持不把房子盖高。永远的一层楼,将最大的空间让位给天空,亦算是对自然的一种崇敬。

随行的几位“驴友”都说:“我们感到很庆幸。”庆幸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村庄在还未招来大批游客之前,最原始的模样。

据刘大姐介绍,北极村的旅游业也是这几年才渐渐发展起来的。以前村里人的生活来源很单一,要么去大兴安岭的林场工作,要么外出打工,要么靠上山采灵芝,再养些鸡、鸭过活,但是,收入终究有限。现在,旅游为村庄带来了新机遇,很多外出的村民也纷纷回来,开民宿、开小店,收入也越来越高。

只是,当游客越来越多时,村庄的原生态也将受到冲击。村民们说,他们很感激游客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新的谋生方式,但是,他们不希望北极村变得过度商业化。

因为,对于过往的游客来说,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景点。而对于刘大姐和北极村的村民来说,这里是他们的家园。家园的景色可以随四季而变,但是,家园的魂不能变。这魂,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友善,人与自然之间的互相敬重与契合。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3-10-27王建男:打造一部摄影版的北极人文生态“白皮书”
  • 2013-10-27王建男:打造一部摄影版的北极人文生态“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