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2016-03-01 16:14:17 来源:农业部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2015年,各地坚决贯彻中央的部署,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坚定信心促发展,攻坚克难求实效,战胜局部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多发的生物灾害、多变的市场环境等多重考验,粮食实现“十二连增”,产量达到12428.8亿斤,增产28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2015年粮食生产高位护盘取得新突破,实现“十二连增”,是多种因素同向作用的结果。一是政策扶持有力。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和“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释放信号、激发潜能。去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亿亩,比上年增加920多万亩,主要是调减棉油糖面积、扩种粮食作物。 二是科技服务到位。各级农业部门务实创新抓落实,推进科技兴粮和科学减灾,集成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粮食亩产达到365.5公斤,提高6.5公斤。 三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没有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和大范围旱灾,产量形成关键期光温水匹配较好。

2015年粮食生产还有两个亮点:一是调结构取得进展。开展“粮改饲”试点和玉米大豆轮作试点,东北等地区调减高纬度、干旱地区玉米,改种耐旱的大豆、杂粮杂豆、薯类等作物。同时,调减籽粒玉米,改种饲用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发展草食畜牧业,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 二是转方式有序推进。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提升耕地质量。据农业部科学测算,2015年三大主粮化肥利用率35.2%,农药利用率36.6%,分别比2013年提高2.2个和1.6个百分点。

粮食实现“十二连增”,为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十二五”收官之年添上浓墨重彩之笔。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必须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贯彻发展新理念,加快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需要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基本底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任务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今年首要的任务还是抓好粮食生产,防止粮食滑坡。重点是要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重在“保、建、提”三个字上下功夫。“保”,就是严格保护耕地,重要的任务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特别是要把106个重点城市周边、交通沿线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率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建”,就是加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十三五”期间,要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 “提”,就是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重点以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综合治理等为抓手,全面提升耕地质量。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重在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推进以种业为重点的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高产稳产、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新品种。 二是推进以绿色为引领的集成创新,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和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技术模式,引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是推进以信息为载体的服务创新,实施“互联网 ”现代种植业,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中,促进种植业全产业链改善升级。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要以提升粮食等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今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重点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等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及生态功能性植物等,力争今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的玉米面积。要逐省对接、层层分解,确保调减任务落实到县、落实到乡、落实到户。要落实替代作物,明确调整方向,适宜性地调、种养结合地调、生态保护地调、种地养地结合地调、有保有压地调、围绕市场地调。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保障种子供应,配套栽培技术,搞好市场对接,确保今年实现首战告捷。 二是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鼓励轮作、谨慎休耕。休耕限定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等区域开展试点。禁止弃耕、严禁废耕。 三是积极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加快马铃薯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开发及加工配方和工艺创新,支持试点省份和城市开发马铃薯主食产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强宣传引导,引领健康消费,培育一批消费群体。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2-22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 2016-02-01福建攻关粮食增长新模式
  • 2016-01-28“互联网+”助力粮食流通业发展
  • 2016-01-26粮食局召开传承科学精神推进人才兴粮工作座谈会
  • 2016-01-18粮食市场控调明确三大方向 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