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让“绿”成为城区主色调
2016-03-09 09:06:03 黄如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美丽的芗城区九龙公园 黄如飞 杨特团摄

  芗城芝山公园,市民在晨练。黄如飞 杨特团摄

  ▼旧厂房改头换面,变成了牛庄文化创意产业园。 林忠摄

芗城区围绕 “富美芗城”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做大 “绿”文章,积极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让“绿”成为城区主色调

东南网3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杨特团)

“猪粪臭味没了,河里的水也清了……”在芗城区过塘村,年过七旬的老韩十分享受现在的良好环境。他告诉记者,围绕村容村貌的改善,近年来镇、村里都铆足了劲,下足了工夫,环境由此发生了大变样。在现场,我们一行到访者,也深深地被那水清气爽的氛围所感染。

在“绿的嬗变”中,芗城的主色调已经铺好了。

宜居宜业,

不断优化“绿生态”

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的万亩蕉园中,新建的蕉园木栈道蜿蜒伸展,目光所及,清幽宜人。村民林古锥刚刚晨跑回来,大汗淋漓,他告诉记者:“我每天都到林语堂蕉园木栈道跑步锻炼。”

在市区,芝山公园、郊野公园芗城区段……一个个设施完善的休闲生态公园陆续建成,犹如一片片“绿肺”,让市民可以尽情深呼吸。

走进石亭镇丰乐村,不远处的垃圾驿站整齐摆放着十几只密闭式大垃圾桶,原本想象中垃圾堆满垃圾池的样子不复存在。

上午10点,一辆垃圾压缩车停靠在垃圾驿站前,两名保洁人员将装满垃圾的大垃圾桶搬上压缩车后部。只见压缩车后部液压杆自动升起,将大桶内的垃圾“吃进了肚子”。据介绍,石亭镇的五个试点村都建立了垃圾驿站,每站配备有约40个240升大垃圾桶,轮流装卸垃圾,实现垃圾当日转运当日清洁。

谈及村子的变化,丰乐村村长很是感慨:“以前以为有保洁员清扫,再找个大坑集中一倒就完事了,可实际遇到的问题远远超过想象。”原来,过去由于垃圾处理设施简陋、运管机制不科学等,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出村,“垃圾围村”现象日益严重。

“引入市场化,可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保洁工作。”芗城区执法局副局长唐海标告诉记者,从2015年4月起,芗城筛选出16个村作为试点,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清洁服务公司,打通了农村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两个环节,破解“垃圾围村”现象。

“退二进三”,

老城区实现新发展

“小时候这里是个牛墟,后来变成了国有企业龙溪收割机厂。”谈起当年,如今年逾花甲的杨先生记忆犹新。2002年,龙溪收割机厂改制,漳州金龙客车在此成立。2005年,因发展需要,漳州金龙客车另寻厂址。旧厂房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新主人,就这么空置了下来。

如今,人们发现,原本陈旧的厂区大门焕然一新,“漳州牛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几个大字在春日里散发出温暖的色彩,大门外两头彩绘的艺术牛雕塑时尚大气,展现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牛庄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由漳州金龙客车旧厂房改造而成,以牛文化为主题特色,规划建设文化艺术街、创意办公LOFT、创意工坊、1973咖啡酒吧街、牛文化主题酒店和闽台特色文化餐饮等多种功能区。随着第二产业退出漳州中心城区,作为一种低能耗、高科技的新型产业,漳州牛庄文创园进驻,成为第三产业服务漳州市民的典范,更是经济转型升级期漳州出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这就是充满绿色理念的“腾笼换鸟”。中心城区寸土寸金,面对稳增长与促转型的双重任务,芗城一方面是大手笔打造 “生态绿肺”,一方面又突出生态保护原则,积极谋划推进“退二进三”试点,成功盘活辖区内28宗闲置用地共143.65公顷,推进土地“二次开发”,推动老城区实现新发展、展现新面貌。

转型提升,

推进传统产业“绿进程”

初春的芗城,又一个“绿镜头”赏心悦目: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金峰经济开发区签约,拟建设清洁能源与新能源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成达产后,将每年给金峰开发区用户提供清洁电力23亿千瓦时、清洁蒸汽150万吨。此举将有效降低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改善环境质量。

绿色发展,说到底是可持续发展。推进传统产业“绿进程”的同时,芗城区招商局甘局长告诉记者,该区还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招商引资工作的各个环节,着重把好项目评审关,由凡商必招向引进节能环保型、资源深加工、高新科技型项目转变,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落地,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积极谋划一批产业补链、 循环利用、生态环保的大项目。

在“首善之区、富美芗城”的建设中,芗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爽。在这场“绿的嬗变”中,芗城人正托起绿色的希望,信心满满跨步向前进。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2-22芗城“小水滴”公益用爱相随 帮扶慰问400多贫困户
  • 2016-01-28陈家东到芗城调研农作物受灾情况
  • 2016-01-27陈家东到芗城调研农作物受灾情况
  • 2015-12-11漳州芗城“变脸” 旧貌换新颜
  • 2015-05-27芗城天宝洪坑村104字“禁牌” 传承297年成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