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科技助力提升农业竞争力
2016-03-10 14:46:39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我国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必须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如何以科技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如何让农业科技变成现实生产力?如何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两会委员代表各抒己见。

如何激发农业科研创新活力

——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

“与其他科研领域相比,农业科研周期长,它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应该给科研人员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来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用在填表格、应付在考核报销上,科研体制机制并不适应和符合农业的科研周期和规律,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科研重大成果的出现,“未来,必须要建立符合农业规律的科研体制机制。”

“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认为,科技创新要焕发活力,必须要依托体制机制改革,而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调动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但眼下,许多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落实这一改革的情况并不理想。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陈章良建议,今后应该着力完善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衔接、健全专业服务体系、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完善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同时加快探索建立知识价值认定评价的标准体系,有效推动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落实。加快完善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的法律框架,强化科研人员合理收入的合法性。同时,他还建议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而针对具体的农业科研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则认为,农业科研应该进行供给侧改革,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们的农业科研应该多研究规模化、机械化的集成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适应机械化、集约化生产的需要。以此来提升农业的科技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王志刚同时强调,真正的农业科技发挥力量最大的是在种业,要将农业种业作为主攻方向,不要被国外所控制。而除了种业,还要在延长农产品产业链上发挥科技的作用,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如何让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更紧密

——完善农技推广投入机制,创新农技服务形式,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对于农业科技推广,王志刚告诉记者,如果农业技术能与市场相对接,满足市场需要,那相应的配套成果就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过去我们的农业科技主要针对粮食的产量,现在我们要以供给侧改革来探讨农业科研,只有当技术受市场欢迎的时候,它才能真正显示出竞争力,真正推广开来。因此,从源头上来讲,农业科研工作者必须研究市场需要,跟上时代要求。

尽管我国已经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层农技推广站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发挥作用,但全国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认为,各地对于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视还不够。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费用,未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中单独列项,很多地区机制不够完善,而在新品种与新技术推广方面,地方科研单位未能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效结合,存在着技术与推广部门脱节的问题。

“我们的科技推广体系,从人员各方面都比国际上领先,比发达国家农业的人都多,但要让它发挥作用,除了推广机制要创新,也要加大投入,想办法让体系活起来,让农技员能够走到田间地头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尚勋武如是说。

温思美建议,各级政府把农业科技服务置于农村经济发展整体规划全盘考虑,财政预算单独列项,并逐年增加经费,确保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等费用支出。同时,建议结合各地区的主导农业产业组建由“1个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团队 1个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小组 若干个经营主体”组成的产学研联盟,组建农科教结合型的农业科技服务队,让农业技术真正变成生产力。

而针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太和县张槐村种植大户徐淙祥则希望,国家能加大财政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移支付力度,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全程产业链改造升级”。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3-01张红宇:努力提高我国大国农业竞争力
  • 2016-02-22加快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 2016-02-14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
  • 2016-01-07以加强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竞争力
  • 2016-01-06向法治建设要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