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旅游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小源古村:深山小源 病翁故里
2016-03-17 09:51:28 吴柳滔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深山古居引人忆

来到小源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石上的红色大字“源”,苍劲有力。村口一片风水林,古樟树、苦槠树交错而生。从古樟约二米的胸径来看,该有五六百岁了。村前一渠活水流淌,几尾锦鲤随波逐流。一方古井,一条青石小道,一道青砖土墙,相映成趣。远望村庄,树影摇曳,墙檐恍惚,炊烟袅袅。漫步小源古村,远离城市喧嚣,身心格外放松。

这里不仅有着明清建筑,还有朱熹幼年老师刘子翚所建的屏山书院。

1143年,朱熹秉承先父朱松遗命,迁居崇安五夫(今武夷山市五夫镇),拜刘子翚为师,于五夫屏山书院苦读。在刘子翚的教导下,朱熹学有所成,得以闻名。后来刘氏后裔迁居小源村繁衍生息,并在小源村建起了另一座屏山书院,小源便成为了理学世家刘氏的祖居之地。

村头第一座高大的老房子便是屏山书院,青砖白墙,正门上书“屏山书院”四个大字,门框和门当上有十余个花形门钉,门头上横着一块齐楣砖雕,上雕羊、鹿、麒麟瑞兽之类,其间缀以草木花图,整个门楼古朴大方、静穆威仪。走进门,过天井,不远处是正对着大门的厢堂,整个太师壁和神案都被漆成红色,正中挂着书生打扮的刘子翚像,壁顶上高挂着“忠臣儒堂”牌匾。正厅没有太多的陈设,厢房左侧贴着族规家训,右侧立着四块石碑,有“家祠碑志”“刘氏家祠”“重立碑记”等,勒碑年代为清乾隆、道光年间,字迹清晰可辨。

年过八旬的刘氏族长刘道成拿来了刘氏族谱,翻开卷宗,可以看到宋孝宗御笔行楷:“精忠望族”“理学名家”字样。卷三、卷四记有入闽始祖三公图、五夫始祖三公图、历代显宦记、诗歌、坊匾历代系图等,为我们展现了刘氏家族的繁荣兴盛。

整个书院布局巧妙、错落有致、功能齐全、高墙大瓦,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历经600余年的风雨屹立至今。如今,书院大部分保存完整,风采不减当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3-13今年泉州将建136个美丽乡村 其中12个示范村
  • 2016-03-09【新常态 光明论】美丽乡村搭上城镇化建设的快车
  • 2016-03-03自驾游去乡村,走什么路有讲究
  • 2016-03-03去看那片乡野春色——闽东乡村农耕民俗游推介
  • 2016-03-01村民“众筹”,扮靓富美乡村
  • 2016-02-25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工作 打破美丽乡村建设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