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张绍富:用双手“编出”好生活
2016-04-06 11:45:29 徐赵浦 柳志勇 钟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6日讯(福建日报徐赵浦 柳志勇 钟鸣)4月2日,记者在浦城县管厝乡里林村支部书记林道训的带领下,来到67岁盲人篾匠张绍富的家里。张绍富4岁时,突然患上麻疹。偏远山区缺医少药,他的双眼从此失去了光明。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来岁,张绍富就拄着竹棍摸着上山,学会了砍柴挑水、烧火煮饭。一转眼,张绍富长成了一名二十五六岁的大小伙儿。“这么大了,还没有挣钱,兄弟嫂子都嫌弃了。”他决定学门手艺养活自己。1975年,村里来了个广丰篾匠,张绍富便拄着竹棍跑去拜师。虽然师傅没收他,但看他是个盲人,同情他的遭遇,也耐心地教他。师傅编制篾器时,他就在旁边学,用手摸索着师傅编制的次序和篾条的脉络,在心里琢磨,不懂就问。

回到家后,张绍富将家里的土箕一根根、一条条地拆开,边拆边摸边思考。几次之后,他终于明白了编土箕的门道。于是,他找来柴刀和毛竹,动手学起了做篾。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眼睛看不见,他的手被篾刀割得伤痕累累,流了好多血。张绍富把左手伸出给笔者看,只见上面布满了伤疤和老茧。他说,自己决心做的事决不能放弃。张绍富下了狠心,没日没夜地练,先是学扎扫把、锅刷这类的简易竹制品,后来慢慢地学会破竹取材,学编农家常用的笊篱、鸡笼等竹器。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绍富不但能编制各种竹器,还能拄着盲杖到村后的高山上砍竹子。据张绍富介绍,村后5里外,有2亩竹山是属于他的。编制竹器用的毛竹,都是他独自拄着棍子到山上砍来的。

1978年,管厝乡岩步村建设东坑水库,工程队听说他会编土箕,就找上门,让他编好后送到工地去。当时张绍富高兴极了,“终于不再是个废人了,我也可以给家里挣钱了。”一传十、十传百,找他编制竹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几年后,他就成了闻名乡里的篾匠。

张绍富做的是“粗篾”,主要以农家常用的大小土箕、焙笼、菜篮等为主,小土箕一天可以编四对,大土箕一天可以编两对,工作效率并不比正常的篾匠师傅低。而且他编的竹器做工精细,结实耐用,在当地很受村民青睐。

据了解,每逢圩日,张绍富都会挑着做好的竹器到集市卖。靠着这门手艺,他解决了个人生计问题。采访时,他的手一直没有停下来,很快,他就编好了一个土箕。“只要有勤劳的双手,生活就会越来越好。”张绍富说。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