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传统村落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院前大夫第:文风雅韵传乡愁
2016-04-07 09:14:07 林艺萍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大夫第的精美雕刻。郑伟明 摄

东南网4月7日讯(福建日报 林艺萍)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在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的大夫第里,小学童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诵着《颜氏家训》。每周六下午,总有琅琅读书声从这里传出,一遍遍地重复着闽台童谣,稚嫩的童音萦绕着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红砖古厝。

大夫第现为院前社区书院国学讲坛教室,每周末,院前社的孩童们在这里学习闽台童谣、手偶剧表演、手工制作、绘画,了解颜氏文化。书院墙上展示着各种闽台慈济文化及颜氏宗亲文化,这里已然成为一个乡愁展览馆。大夫第承载着传递乡愁使命的背后,不仅因为它是传统闽南民居,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清朝同治年间,在海外经商的院前村民颜珍伟回乡兴建了这座三进式双曲燕尾脊民居,后因其长子金榜题名,被皇帝亲封为“大夫”,遂将住所更名为“大夫第”。其建筑装饰展现着特有的书院之风:山墙上的悬鱼饰和剪粘彩绘图案颇为精美;立面的荷、梅、松、竹浮雕彩塑图画增加了文化氛围;墙上精致石雕、屋顶秀美花饰等,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大夫第是中西结合的闽南民居,在建筑装饰上自然少不了南洋及海洋文化信息:水车堵上,立体彩塑装饰成的新式蒸汽轮船尤为显眼,船上舱口极多,足见其吨位之大。此外,各式各样的彩色船只雕塑足以显现当年海运商贸的繁华,以及院前先贤对海洋文化的敏锐认识。

大夫第所在的院前社现作为厦门首个闽台生态文化村,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有两岸交流元素的“宝地”。而鲜为人知的是,“院前”二字来源亦具有浓浓的历史文化味道:院前社背靠青礁慈济东宫,坐落在岐山脚下。相传,南宋礼部尚书颜师鲁为青礁村人,他重视教育,心怀儒家“由亲及远,兼济天下”的理想,在慈济宫附近兴建书院。院前社地理位置就在书院之前,因此得名“院前”。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1-09“乡愁诗人”安放乡愁 永春余光中文学馆开馆
  • 2015-10-30乡愁串链,促文化瑰宝绽异彩
  • 2015-10-26美丽乡愁如何留住?
  • 2015-10-16周宁县陈峭村村民——
    众筹亿元建景区 免费邀君话乡愁
  • 2015-09-30厦门:治理小流域也是唤醒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