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乡村医生张文生的坚持
2016-04-13 10:01:2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4月5日清晨7点,南靖县山城镇汤坑村卫生所的门准时打开,乡村医生张文生忙碌的一天也随之开启。

“上个月得流感、发烧的人多,一共看了690多个病人。”张文生已从医43个年头。1973年,他从南靖一中高中部“红医班”毕业回乡后,便进入村合作医疗站,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然而,乡村医生工作忙、待遇差,当初“红医班”的同学纷纷改行,汤坑村合作医疗站医生从一开始的10人慢慢流失为3人。

“村民们很依赖我,既然走了学医这条路,就要一辈子为患者服务。”1984年,张文生在村里开办了第一间卫生所,从早上7点开门到晚上11点关门。

“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出诊,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张文生不仅一天要出诊好几次,半夜急电更是习以为常。汤坑村最偏远的炭坑自然村,离卫生所约有6公里,他以前出诊骑自行车要耗上半个多小时,遇上雨天路滑,还摔倒在泥里。好在这几年村道硬化,张文生的出诊道路也平坦了许多,他跑得更勤了,经常到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里为他们检查身体。

去年4月,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王树花双胸肋疼痛住院治疗,经多种仪器检查和药物治疗,花了2000多元却始终不见好转,只能回家休息,到汤坑村卫生所找张文生诊治。仔细查看了各项检查报告后,经验丰富的张文生断定她是患了“肋间神经痛”,让她吃了三天药,花了10元钱就治愈了。

汤坑村有1300多户5300多人,张文生对这些村民的居住位置、生活环境、基本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每年经他诊疗的病患人数近7000人次。“连邮递员送信遇到不认识的路,都会跑来问他。”当地村民戏称张文生是汤坑村的“活地图”。

“他只要看到有人在旁边等着看病,就吃不下饭。”张文生的妻子张海花说。病人一拨接着一拨,张文生一碗饭经常要放下来好几次,冬天的饭菜更是要倒回锅里热上几次才能吃完。

40多年来,张文生从来没睡过完整的午觉,困了就趁没有病患的间隙坐在椅子上打个盹。他也没有出门旅游过,最远的也只是每年到福州看望一次儿孙。“一出门就放心不下,老想着有村民来看病。”张文生说。

“最近两三年连福州都不敢去了,卫生所的门不能关,门一关,村民的电话就打来。”张海花说,这几年她去了北京、香港等地旅游,每次叫丈夫休息一下陪她出门,都会被他否决。

“只要患者有需要,卫生所这扇门就永远不能关。”在张文生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和女儿也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1-04漳州南靖县霞峰村台胞返居家乡自费办“春晚”
  • 2015-12-16南靖县奎洋镇仙岭村
  • 2015-11-02南靖县靖城镇有一座“萃文亭”激励后人奋发读书
  • 2014-10-30南靖县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努力推进示范乡镇创建工作
  • 2014-10-23[手绘]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 2014-09-30(孝老爱亲)南靖县船场镇 卢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