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科技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绿色发展,激发建阳资源潜能
2016-04-27 09:57:56 刘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建阳黄坑镇国家3A旅游集镇

  林下经济作物黄精

城市发展面临资源天花板

曾有家企业想在建阳上一个固体废旧物资综合利用项目,承诺投资2.4亿元,年税收达3000万元以上,采用内地最先进最环保的设备。面对大项目,南平市建阳区招商引资部门怦然心动。

把好源头,在招商引资上,只选对的不选大的。这是建阳经济工作会议形成的意见。于是,相关部门对这个大项目进行了考察:主要生产原料是什么?生产过程会产生哪些污染物……

经过详细了解,发现其生产过程就是从回收的金属废料、电池、电路板等萃取提炼重金属,虽然税利可观,但存有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最终建阳坚决否决了这个项目。“2015年以来,建阳共否决了10多个类似项目,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保护的良性循环。”建阳区分管招商引资的副区长杨志平说。

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和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城市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烦恼。

作为武夷新区的规划范围,力争保护原有的林木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阳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近年来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效益显著,一些不法分子偷偷违规开山,毁林种茶的现象时有发生。

4月10日,建阳区将口镇横塘村,山林一片郁郁葱葱,去年曾被一些村民开垦成茶园的裸露山体已重披新绿。“我们一方面严厉打击违法开垦的茶山,另一方面对‘二沿一环’(沿路、沿江、环城)的茶山进行生态景观修复。”将口镇林业站站长刘旺贵说。

以林木资源为例,从2013年开始,建阳自加压力,每年按10%的比例逐年递减商品林木的采伐量,近3年实际采伐量与上级下达计划相比较,累计减少间伐面积0.61万亩,减少商品材采伐量13.74万立方米。

砍伐指标已经很少了,压缩空间有限。对建阳而言,资源容量随着城市发展而遭遇天花板,怎么走?

关停高污企业重置排放权

由于资源瓶颈的存在,传统的粗放型发展路径已经走不通。

“建阳首先要通过推动节能减排,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在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等方面争取更大作为,从而为城市发展赢得空间。”建阳区区长杨新强说。

麻沙造纸厂,年创税收近千万元,所生产的胶版印刷纸和静电复印纸供不应求,但会造成水污染,忍痛关停了。近年来,建阳先后关闭了造纸厂、水泥厂、石材加工厂、蓄电池、矿产生产等高污染高能耗企业30余家,削减工业产值近20个亿,减少税收1.7亿多元。

建阳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是为了把回收的排放权转给有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阳有多家蓄电池厂,因而被列为重金属省控区。每年的铅排放权指标只有那么多,早已被铅锌矿企和蓄电池厂使用完。可想上马或扩大生产的项目不少,建阳区就通过排放权的回收与重新分配,实现新的发展。

水吉矿业、黄地矿业年产值都有2亿多元,开矿不符合建阳绿色发展的定位,采矿证到期后不再续期;宏旗电器从事蓄电池生产多年,产值也有2亿多元,但污染较重,也予以关闭。

“小湖镇拟上马一个陶瓷加热片项目,需要用到铅排放指标,这些回收的指标正好派上了新用场。”区环保局副局长赵雪银说,“建阳今后拟建立一个排污权交易中心,进一步提高各项指标的利用效率。”

此外,建阳还鼓励更多企业通过技改升级和技术研发,实现绿色发展。青松股份投资1000万元建立国家级林化产品研发中心,2015年新建年产1.5万吨的松节油延伸产品生产线,产品种类增加到了20多种,年产量扩大到3.8万吨,新增年产值约7.5亿元;武夷味精先后投资2.8亿元,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热电联产项目,让有机废水变身复合肥,米渣加工成蛋白饲料……

积极转型林木资源变富矿

如今每逢节假日,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黄坑镇长见村九龙山庄便喧嚣起来,47岁的庄主陈友顺经常忙得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

长见,一个偏僻山村。在这里,抬头便是竹海、茶园、高峰、云雾;俯瞰即是清溪、田垄、农舍、山道。这个只有数十户人家的小村落,正在为游客们打造一种“采菊东篱下”般远离城市的悠然生活。

“我做梦都没想到,山沟沟里也能做旅游。”陈友顺说,作为一个地道的山里人,20多年里,他经历了从种田农民、竹筷厂老板、茶叶公司总经理到旅游开发公司CEO的角色转变。

2013年,育竹产筷、种茶制茶做得顺风顺水的陈友顺,在朋友的鼓动下,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起占地近40亩的九龙山庄,生意火得出人意料。仅去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00万元。

陈友顺坦言:“我希望今后长见不再卖竹木只卖空气,把家乡的好山好水好森林变成绿色金库。”

变“砍树”为“看树”,变“林场”为“景区”,积极转型发展旅游产业,换一种思维巧妙利用林木资源,让建阳有效提升了森林等资源承载力。与此同时,如今在建阳,另一种绿色产业——以林下种植养殖、林下资源采集加工为主体的林下经济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4月11日,记者走进建阳大阐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基地,只见工人正在基地里锄草,一株株三叶青在林荫下长势喜人。

大阐国有林场是建阳首个林下经济示范点,种植三叶青280亩,育苗80万株。三叶青具有抗癌的药用功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按当前市场价,每亩收益将在10万元以上。示范点还开辟了铁皮石斛、金线莲、草珊瑚等药材种植基地,规模都在几十亩以上。为实现林下经济产业链的延伸,建阳还引进以三叶青为主的药材加工企业和其他林下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深加工。

近些年,建阳还引导当地群众利用竹林空间,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等名贵中草药和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养殖鸡、鸭、鹅、孔雀、山鸡等禽类。发展林下经济,让森林变成了聚宝盆,不砍树也能赚钱。

既要城市产业发展,又要拥有绿树青山,这一组看似冲突的问题在建阳找到了较为有效的解法。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4-19《宋慈大传》建阳首发
  • 2016-02-26建阳:古大学城里的书院往事
  • 2016-02-22建阳:乡村旅游欢乐多 游客尽享农家乐
  • 2016-02-18建阳林农果农植树忙
  • 2015-12-29建阳:品牌“激活”文化元素
  • 2015-10-22建阳:乡村游的“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