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连续暴雨后的第一个晴天,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茶香四溢,到处是采茶、做茶的茶农和打工者。 晚上9点多,邱瑞良还在自家茶厂琢磨肉桂茶。“我想通过比对,看茶叶品质、产量的变化,确定是否在全村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 今年33岁的邱瑞良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4年,2009年回村跟父亲学做茶。去年,他被选为黄村科协负责人,于是,他带着茶叶科普小组的社员在自家的茶园做起实验,将三垅茶园施上生物有机肥。“听说这种肥能改良土壤微生态,提高茶树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抗寒防冻能力。”邱瑞良查看着叶脉走水情况。 “今年全村肉桂茶因倒春寒减产三成以上。嘿!就这三垅茶一点不受影响,看来这肥管用。”邱瑞良的父亲邱春生一脸笑意。 村党支部书记黄正华接着道:“现在,邱瑞良的茶园施用生物有机肥不受倒春寒影响的消息已在全村传开了,许多茶农表示今年下半年也要施用生物有机肥,这就是科普领头人的示范作用。” 茶叶专业毕业的李霞现在是黄村茶叶合作社团支部书记,曾在上海工作了2年,之后又跳槽到武夷山一家大型茶企,做到部门经理,2011年也回乡帮父母料理茶厂、管理茶园。回村后,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她拉起了一支由20名年轻人组成的茶艺表演志愿者队伍。村主任熊丽琴说:“如今村里活动不少,特需要这样一支茶艺表演队。” 这些年,像邱瑞良、李霞这样,在外经商、打工、读书、当兵后重回村里创业的青年不少。一组数据或能说明问题:黄村户籍登记人口2800多人,近99%的当地人选择留在村里;当前村里常住人口3100多人,增加的300多人多是到黄村打工的外地人。 此外,黄村还吸引了华祥苑投资2000万元在这里建茶庄园;著名导演、“鬼才”田七在这里建立影视基地;易车网老总邵京宁到黄村考察后,意欲在此建休闲养生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