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手艺”柘荣
2016-05-25 15:24: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魏定伟作品

“打油”

魏定伟正在坯壶上篆刻

行走柘荣,能“呼吸”到一种古朴厚重的文化之美和恬淡宁静的生态之美。在柘荣,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掌握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特殊技艺,手工榨油、柘荣紫砂……他们的技艺由父辈或师傅传授,在他们的坚守、传承下,为柘荣人留下了像龙溪一样绵延不断的精神财富。

面对这些文化瑰宝,如何让其继续传承、发扬光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柘荣以全力打造“文化柘荣”为契机,加快整理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将民间技艺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技艺的自我保护和自觉延伸,让一大批“老手艺”在更广阔的舞台和市场上“活”起来。

富溪油坊

百年油坊岁月留香

嘎吱,嘎吱——磨盘滚滚,一日又一日;

嗨呀,嗨呀——木锤声声,一年复一年。

这是柘荣县富溪镇百年油坊主人游信玉夫妇奏响的传统榨油工艺生产曲。工具原始,技艺原始,手艺人一代传一代,到游信玉已是第6代。

还没走进游家油坊,浓浓的油香便在房前屋后四散开来。推开门,榨油坊内光线昏暗,蒸汽弥漫,50多平方米的油坊里,堆满了茶籽、茶麸饼和老旧的工具。这个油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传统的榨油工艺却一直传承了下来。

选籽、烘焙、炒籽、碾压、蒸粉、包饼、打油……榨油的过程看似简单但要把技术学好,还是要下功夫。“尤其是烘烤茶籽环节很关键,对温度的把控全靠经验,要用双手来衡量。”老游从小耳濡目染,16岁上手,转眼已过48年。

打开电开关,伴着轰隆的声响,油坊里的磨盘开始快速转动,磨槽里烘干的茶籽被一点一点碾碎,直至成浓稠的粉末。老游介绍,以前是用水车带动磨盘,现在改成电力发动,碾压时间减少了近一半。

碾压完成后,开始上笼蒸粉。山茶粉蒸好后,得马上开榨,因为时间一久,粉里的热量流失,可就出不了油了。

开榨之前,还要完成一道重要工序,那就是“包饼”。“包饼”不但要求有良好的腰力、臂力,还要有相当的巧力、准力。老游事先铁匝叠放在平地上,将扭好的稻草栓呈放射状铺在铁匝上,作为包饼底衬,然后将热气腾腾的茶粉倒进铁环中,飞快地将茶粉踩平踩实,形成一个圆茶饼。包饼的过程非常有讲究,稻草结要扭紧、茶饼厚度要适中,否则都会影响出油率。这对常人来说不可思议的技艺,对老游来讲信手捏来。

包好的茶饼,叠放在一起,就可以放到木榨里榨油,这是山茶油制作的核心环节,俗称“打油”。传统榨油都是靠几十斤的石锤将楔子打进榨仓把油挤出来。伴随着一次次敲打,木榨里不断被塞进更多的楔子,清亮的茶油缓缓从油槽底端流出,顷刻间,油香四溢,沁人心脾。

每年的10月到12月,是榨油的旺季。这两个月里不仅镇上的人,甚至连霞浦、福鼎、泰顺等地的农户都到这里榨油。这段日子老游起早贪黑,每天要榨500斤以上的茶油。

榨油工作辛苦万分,但老游从来没想过放弃。他始终记着父亲的话: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永远做下去,我们的祖业不能失传。

村里的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挣大钱,老游和妻子林阿雪却没有被外面精彩世界打动,静下心来好好地经营榨油坊,“呵嗨呵嗨——咚,呵嗨呵嗨——咚”的“榨油曲”在大山里日复一日地奏响,那馥郁的茶油香仿佛已经渗透进他的骨血之中,如影随形。老游说,等他干不动了,这个担子就交给自己的儿子。

历经沧桑、飘香百年的榨油坊承载着传统手工榨油的见证,谁也不愿老油坊变成一种停留在历史里的回忆。这也是此次同行的摄影爱好者们的共同想法,“柘荣县其他地方都没有这种传统的榨油坊,如果再不守住这个,就很可能会面临失传。所以我们想借助自己的镜头将这份民间传统工艺保留下来,并广而告之。”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4-14隋军赴福鼎市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
  • 2016-03-31首届全国农民三对三篮球赛在福鼎市举行
  • 2016-03-26福鼎迎来白茶开茶节
  • 2016-02-20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福鼎赤溪村村民侧记:畲家儿女心里暖
  • 2016-01-12福鼎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一线见闻
  • 2016-04-18福鼎:突出“红色品牌” 办好“党性教育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