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手艺”柘荣
2016-05-25 15:24: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近几年,魏定伟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壶型的桎梏,而把重心转移到艺术创新上,每一把紫砂壶的制作,都糅合了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每一次感悟都融入了作品。夏意、松涛、梅桩、雄霸四方、传世玉玺等一件件精品横空出世。他的作品更是得到了其授业恩师壶艺大师许四海的赞许认同,许四海亲笔写下“柘荣紫砂”“柘荣紫砂壶”“欲夺天工”等多幅墨宝,对重振柘荣紫砂的荣光寄予了厚望。

“柘荣紫砂想要复兴,首要是如何把紫砂艺术以及玉壶春堂工作室的影响力扩大。”柘荣县政府招商办副主任吴忠平,也是一位紫砂壶爱好者,他一语道出了柘荣紫砂目前最迫切的问题。

如何提高影响力,政府搭台很关键,对于柘荣紫砂的复兴,柘荣县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2015年,柘荣县将柘荣紫砂壶作为柘荣民间工艺,组织玉壶春堂工作室参加海峡文博会。在展会上,柘荣紫砂以其优良的质地和精湛的工艺,一炮走红,获得了不少参会客商青睐,随后,还有不少客商慕名而来,上门求壶。下一步,柘荣县希望将柘荣紫砂培育成一个文化名片,借助文博会等一些平台聚集更高的对外知名度,并将紫砂文化与旅游观光体验相结合,拓宽发展渠道。

政府的扶持和推广,鼓励了柘荣紫砂艺人们的复兴梦。“柘荣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秀的技术人才,只要我们选对思路再出发,柘荣紫砂完全可以走得更远、更好。”魏定伟说。

采访手记

在传承和保护中走向未来

的确,社会在进步,这些老底子的玩意或许会消失,但是对生活有心的人一定会希望,它能留在这条本该属于它的传承路上。

采访中,对于这些柘荣传统手工艺人,大家最大的感慨就是“坚持”,正是有他们对技艺的坚持,才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然而,社会快速的发展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进程,在进入高科技、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后,柘荣传统手工艺行业也不可避免出现消失或断层的遗憾。

可喜的是,柘荣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保护传统手工技艺的重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保护力度也逐步加大。我们期待,在政府的努力下,柘荣传统手工技艺能够作为一个文化记忆与符号在保护和传承中走向未来。(记者叶陈芬 王东东 通讯员 陈丽彬 文/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4-14隋军赴福鼎市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
  • 2016-03-31首届全国农民三对三篮球赛在福鼎市举行
  • 2016-03-26福鼎迎来白茶开茶节
  • 2016-02-20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福鼎赤溪村村民侧记:畲家儿女心里暖
  • 2016-01-12福鼎市推进农业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一线见闻
  • 2016-04-18福鼎:突出“红色品牌” 办好“党性教育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