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他心里装的全是农民兄弟
2016-05-26 10:05:18 王国萍 吴旭涛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林永安(中)正在向果农传授技术。

林永安,今年68岁,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靠着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成为古田知名的农技专家。全县17个种群120多个品系的果树中,由他研究选育的就有湖滨蜜柚、韦端蜜红、利洋炮弹柿等10多个品种,对当地果业发展的多样性和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他历时三年攻克油柰“花而不实”科技难题,使全国200万亩柰园产量提高30%。“古田山多,有275个建制村,哪里的农作物出现病情灾情,老林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田间地头指导。他心里装的全是农民兄弟!”古田县农村联动中心工作人员刘松娥说。

自学成才

他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并带动周边村民种果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古田县湖滨乡。瘦小的身材,黝黑的面容,微微佝偻的腰背,让林永安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苍老。

1966年,初中还未读完的林永安回到老家湖滨乡。因为爱看书看报,自学果树种植技术,成为耕山队的技术员。改革开放初期,他把多年来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乘着改革的春风,自掏腰包购买果苗,一口气种下了10亩果树林,成为自己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1984年,湖滨乡派林永安到积乐村担任村主任,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积乐村的地旱,他带领村民挖了31口山塘,然后又建起小型水库,解决了长期困扰发展的缺水难题。有了水,村里的粮食产量很快就上去了,实现自给自足,不再吃“返销粮”。此外,按照党的富民政策,他还发动村民种水果和蔬菜,积乐村成了“明星村”。

1989年2月,宁德地委组织“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改革”的演讲汇报会,林永安作为全区的8个代表之一,上台讲述了积乐村喜人的变化。他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村取名叫积乐,但群众生活却穷苦。现在,全村发展了500多亩果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84元。时任地委书记习近平在总结发言时专门点名表扬了他。

回到积乐村,林永安的干劲更足了。很快,村里修了水库,架了电杆,用上了自来水。

痴迷科研

他攻克油柰“花而不实”难题,使柰园产量提高30%

随着理论知识的汲取、实践经验的积累,林永安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为当地农民种植果树、栽培食用菌等义务解决各类种养难题。

1990年底,利洋村的果树发生大面积蚧壳虫病,村民束手无策,湖滨乡抽调林永安等组成工作队。一年后,村里的柿树、桃树重新开花结果,产量也大幅提升。果树病情解决了,村民们却不舍得林永安离开,请求乡里继续留他在村里。这一留,就是整整4年。

当时,油柰“花而不实”是全国油柰产区的一个突出问题。有花无果,不少果农无奈地举刀砍柰。

一次,廷垱村的几十株油柰果树被人恶意锯了一圈,濒临折断,林永安前往技术指导,教村民对果树进行消炎、包扎、加固。次年,这些油柰居然开花结果。勤于思考的林永安从中受到启发,对“花而不实”的油柰树进行了“断根”“环剥”等试验。经过“土洋结合”的三年攻关,终于使7年不结果的1000多株试株挂满了累累硕果。此后,他在县里推广普及该技术。受益于该技术,古田县油柰从1990年产值仅300万元跃升至1996年的1亿元,成为全省油柰主产区。

1997年7月,在通过省内专家评审后,该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次年就使全国200万亩柰园产量提高30%。1999年,该成果被选编入《中国“九五”科研成果选》。

退而不休

他一接到果农求助电话,就第一时间赶到田间地头

1999年,湖滨乡把林永安调回乡里任科委副主任。2008年,林永安退休。面对许多农业企业的高薪聘请,他毅然推辞,成为县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的特聘农技专家,月补1500元。

“农民兄弟更需要我。如果我在意的是钱,当年一心一意种果树早就成大富翁了。”林永安说。每天,从清晨6点到子夜11点,他的电话总响个不停,都是农民咨询相关农技问题。

今年“五一”,林永安又在乡间奔波劳碌了三天,过了个真正的劳动节。第一天,城东上坪村的桃树落果厉害;第二天,凤埔乡峦龙村柿树淋了酸雨;第三天,平湖镇几个村的果树染上了蓝斑细菌。每天一大早接到电话后,他总是不顾疲劳,搭乘首班农村公交第一时间到现场察看指导。

“山路弯曲颠簸,就是年轻人有时都受不了。”刘松娥说,农村公交通常只开到乡镇,老林常常还要转乘摩托车到村里,然后再走一段山路才到田间地头。“虽然在电话里听农民讲述了果树的病症后,凭经验大致都能判断出果树得了什么病,要用什么方法治,但万一判断有误,就会祸害了果农,所以再苦再累也要到田间地头眼见为实。”林永安说。

虽已退休多年,但林永安对农业科技的钻研始终热度不减。眼下,他正致力于研究“古田银耳新株系选育”“银耳液体菌种制作与栽培技术”等新课题。目前,“银耳伴生菌香灰菌丝选育”研究已进入尾声,成功之后,可使全县25%的银耳菌筒避免不出菇的绝收现象,每年可帮菇农增收五六千万元。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5-16又占鳌头,安溪茶叶电商赢在哪?
  • 2016-05-12探索:农村电商发展快 补齐短板需重视
  • 2016-05-12商业银行如何支持农村电商发展
  • 2016-05-12近一半乡镇不通快递 物流仍是农村电商 “短板”
  • 2016-05-12农村电商发展快 物流成本仍是短板
  • 2016-05-13沙县小吃集团与雏鹰农牧集团 共建电商O2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