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造血式生态重建,让我们“伴你成长”
2016-08-03 09:20:35 张颖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卓志沐 我来说两句

  王永源在自己的农场菜地。

  台风前源凤农场的菜地。

  台风“尼伯特”将源凤家庭农场摧毁殆尽。

东南网8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陈晓栋 林志超)王永源从没想到自己的源凤农场会因一场台风遭受重创。“7月9日的台风‘尼伯特’,带来大量降水,河道满水,淹过农场,100多亩的作物损失惨重,基础设施基本毁坏。”王永源说道,“庆幸人员安全,但是创业归零,资产负债。”

最近,在福建青年创业促进会专家组以及朋友们的支持鼓励下,王永源重整旗鼓,决心继续创业。他计划以灾后生态重建为切入点,启动“伴你成长”计划,打造一支再造乡村文化经济的专业服务团队,培养在地化综合型乡建人才。未来用“双创+农户+产业”的模式,帮扶受灾农户及家庭农场,通过抱团,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涉农人员造血式生态重建,让帮扶与被帮扶人员一同成长。

家庭农场

只能适度规模经营

王永源是泉州安溪人,2008年从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毕业后,被公司派往非洲,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工作。两年的从业经验让王永源认识到农业的魅力和潜力。

2010年,结束外派的王永源回国后,在闽清县白中镇田中村筹建源凤家庭农场,租赁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时令蔬菜。来自农村的王永源再回农门,遭到了全家的反对,但是他的坚持让家人也无可奈何。

起步阶段,王永源走的是传统种植道路。毕竟经验不足,对市场预判错误,他栽过跟头。“当时自己认为花菜赚钱,于是种花菜。没考虑到花菜种子成本高,结果投入太多却没带来理想的收益,造成亏损。”

经历过失败教训,王永源逐渐摸清了蔬菜种植的门路。由于农场靠近乡镇所在地,交通便利,产品销路不愁。经过全家人的努力,2015年农场还被评定为福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在农场发展过程中,囿于管理能力、人工和土地成本等因素,他发现家庭农场只能适度规模经营,“按照现有的蔬菜种植模式,我们一家人只能管理经营好200亩土地,即使扩大范围至500亩也无法实现收入翻倍”。

如果扩大种植品种,综合性农场如何运营?王永源四处取经。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和正荣公益基金联合在福州闽侯荆溪关中村启动了“故乡农园”生态农场项目。从人员团队配备到具体的经营管理,王永源亲身经历了综合性农场的运营。

CSA(社区支持农业)、蔬菜配送这些时髦的农业新业态、新名词都在故乡农园进行了落地实验。“接触到的不仅是高端农业、精致农业,还有国内外的顶级农业专家,在交流互动中,自己对于农业的见解很有提升,特别是对生态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王永源是泉州安溪人,2008年从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毕业后,被公司派往非洲,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工作。两年的从业经验让王永源认识到农业的魅力和潜力。

2010年,结束外派的王永源回国后,在闽清县白中镇田中村筹建源凤家庭农场,租赁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时令蔬菜。来自农村的王永源再回农门,遭到了全家的反对,但是他的坚持让家人也无可奈何。

起步阶段,王永源走的是传统种植道路。毕竟经验不足,对市场预判错误,他栽过跟头。“当时自己认为花菜赚钱,于是种花菜。没考虑到花菜种子成本高,结果投入太多却没带来理想的收益,造成亏损。”

经历过失败教训,王永源逐渐摸清了蔬菜种植的门路。由于农场靠近乡镇所在地,交通便利,产品销路不愁。经过全家人的努力,2015年农场还被评定为福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在农场发展过程中,囿于管理能力、人工和土地成本等因素,他发现家庭农场只能适度规模经营,“按照现有的蔬菜种植模式,我们一家人只能管理经营好200亩土地,即使扩大范围至500亩也无法实现收入翻倍”。

如果扩大种植品种,综合性农场如何运营?王永源四处取经。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和正荣公益基金联合在福州闽侯荆溪关中村启动了“故乡农园”生态农场项目。从人员团队配备到具体的经营管理,王永源亲身经历了综合性农场的运营。

CSA(社区支持农业)、蔬菜配送这些时髦的农业新业态、新名词都在故乡农园进行了落地实验。“接触到的不仅是高端农业、精致农业,还有国内外的顶级农业专家,在交流互动中,自己对于农业的见解很有提升,特别是对生态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6-07-29我国互联网内容生态圈的足与不足
  • 2016-07-28心系国运 绿色奠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
  • 2016-07-19生态科普丨珍稀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
  • 2016-07-14何毅亭:党内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
  • 2016-07-12长汀林农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 “生态+经济”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