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陈元棋:心作良田百世耕
2017-02-03 08:43:1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林金通 唐群英) 一位普通农民,因为一直坚持善行义举,3次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还入选“中国好人榜”;如今,年过花甲的他,身有残疾仍行善不止。他就是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石码村村民陈元棋。

见义勇为传佳话

陈元棋原在莆田市福利机砖厂负责保卫工作。1996年4月的一天夜晚,当他在厂区出口处巡逻时,发现通往南山村的小路上有3个可疑人影。由于那段时间周边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陈元棋拦下3名男子盘问。不料,其中一人与他搭腔转移视线,另一个人绕到他身后举起了木棍。陈元棋使出浑身力气与3名歹徒搏斗,但寡不敌众被打晕在地,经过50多天治疗才恢复过来。

虽然负伤,陈元棋没有后悔。同年9月,石码村村民种植的甘蔗屡遭偷盗,陈元棋主动请缨蹲点守护。一天夜里,他发现蔗园小路上有两名男子抬着偷来的一大捆甘蔗,立即上前阻止。岂料,两名男子的同伙冒了出来,棒打、刀砍、砖砸,他头部、身上多处受伤。虽经治疗保住了性命,他却落下了终身残疾。

2008年11月2日凌晨,新秀路石码段传来一声巨响。家住附近的陈元棋在睡梦中被震醒,意识到可能出了车祸。他拿起手电,光着脚就冲出家门。事故现场一片狼藉,一辆货车与一部手扶拖拉机发生严重碰撞,拖拉机侧翻在路沟旁,司机被货车上翻滚下的石头压住。陈元棋迅速拨打“120”“122”请求救援,随后与赶来的妻子一起搬开石头,救出拖拉机司机并抬到绿化带上;邻居们也赶来了,大家合力救出被困在货车驾驶室的两名受伤男子。救护车一到,陈元棋又随车护送伤者去医院,直到伤者家人赶到才悄悄离开。

由于多次见义勇为,陈元棋曾3次被省、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2011年12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

良好家风代代传

“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年少时陈元棋的父亲经常用这句话教育他,后来他也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孩子。受到陈元棋言行的影响,儿子陈晓晖从小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009年7月26日中午,东庄镇湖下山池塘边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正在附近干活的陈晓晖飞奔过去救人。他赶到池塘边,只见一名小孩指着水里急得直跺脚,虽然小孩语无伦次,但他判断肯定是有人落水了。陈晓晖脱了鞋子就往水里跳,在浑浊的池水中努力寻找溺水者。突然,池塘底一块突出的石头撞到他胸部,他冒出水面深吸一口气后又潜入水中。终于,陈晓晖在水底乱石中找到溺水少年。有些失去意识的少年拼命挣扎,狠劲一脚踢在他的鼻梁上。陈晓晖顾不上鼻子剧痛,依旧使出全身力气把少年托出水面。

把溺水少年抱上岸后,陈晓晖立即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少年吐水后渐渐苏醒,陈晓晖又背起他,把他送回家。这名少年的父母了解事情经过后,激动得流下泪来。看到陈晓晖的鼻子受伤直流血,少年的父亲进屋拿了一沓钱塞给他,但他坚决不收。鼻子伤愈后,鼻梁还是有点歪,可他说:“这点伤换回一条命,值得!”

2010年9月,27岁的陈晓晖被授予“莆田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化解纠纷促和谐

“做好事不要分场合,也不要分大事小事,只要碰上了,就要去做。”陈元棋说。在村里,如果有人发生纠纷,只要他知道了,总是主动去调解。由于他有正义感,说的话有分量,加上耐心地说理释法,大多当事人都心服。渐渐地,村民有了难以化解的纠纷,就爱找陈元棋调解,他总是不辞辛苦,东奔西走。

2016年9月,经当地司法部门批准,陈元棋成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他把荣誉化为更大的动力,几乎每天都背着“解放包”,胸前别着党徽,走村入户主动排查矛盾、化解纠纷。

今年1月5日上午,陈元棋再次赶到相邻的月坑自然村,继续调解两户人家因为通道设置问题引发的纠纷。“这个纠纷看似简单,但是原本双方关系就十分紧张,所以互不相让。”陈元棋说,他已经去了6次,现在才有点缓和的苗头,所以他想趁热打铁,把这起纠纷化解,让两家人能欢欢喜喜过年。

陈元棋的包里,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下每一次调解时,双方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调解时间、矛盾原因、双方陈述等。他说,村里矛盾纠纷有的并不大,但往往“气在头上,互不相让”,常常要经过五六次以上的调解。“下雨天或者晚上是最适合登门的,因为这时候去调解,当事人一般都会在家。”吃多了“闭门羹”,陈元棋摸索出门道。同时,他总结出一条经验,把法律、事理用群众语言说透,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是成功调解的关键因素。

个人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陈元棋介入调解纠纷80多件,已成功调解40多件。一名村民说:“老陈没有私心杂念,调解中不收当事人一分钱,他为人公正,处事公平,我们信得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