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致富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陈华峰:村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2017-02-16 11:01:0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16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李巧鸿)“在柏洋,农业生产是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在家乡创办合作社是让家乡脱贫的一种方式。”新春开假,霞浦柏洋乡陈墩村支书陈华峰就忙开了。

陈华峰,霞浦柏洋乡陈墩村人,1997年,高中毕业后,在部队服役5年,并在职考上北京农业大学。退役后,陈华峰利用自己所学,和朋友一起在北京创办福建省创大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发展农业观光旅游、造林、园林景观、苗圃等产业。

几年时间,陈华峰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管理经验。2011年,事业有所成的陈华峰回乡,决定为家乡尽绵薄之力。他邀请浙江省生物科技专家,来柏洋考察发展之道。

柏洋乡属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海拔440米,森林覆盖率达76%,被誉为“霞浦后花园”。茜洋溪流域贯穿境内,水能蕴藏量大,是投资发展生态农业项目的好地方。

说干就干,同年,陈华峰借助福建省创大有限公司的资金和技术,投入300万元,联合陈墩村52名村民创办了霞浦县创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社员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形式入股,形成“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带领农户种植菩提树、有机白茶、水蜜桃、葡萄等,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仅有机白茶一项,每年就可以为每位社员增收1万元至2万元。除了带动社员致富,合作社还以市场保护价收购村里其他农户的白茶,进行精深加工,制成白茶饼,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合作社种植50亩有机白茶,去年纯利润达80多万元。今年,又新增种植50多亩有机白茶,进行规模化生产,争取村民更大程度脱贫致富。”陈华峰说。

2012年,陈华峰被选为陈墩村党支部书记,这为陈华锋提供了更好施展才干的平台。2016年,陈华峰连任村支部书记。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致富,仍是陈华锋的“心头石”。他广集村干部意见、建议,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做到“一户一策”。

合作社种植的900亩菩提树(又名无患子树)是一种景观树,又是发展新能源的一种原材料,可以榨出生物柴油、皂甘粉。它的籽还可做成佛珠,经济效益极高,但菩提树7年移苗、10年产果,周期长,而水蜜桃等果树也要3至5年才有收益。

远水解不了近渴。在种植景观树、果树的同时,陈华峰想到了让贫困户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去年又新增了孔雀养殖。

“现在生活有盼头,太感谢陈书记的帮助了。”62岁的贫困户陈书邦告诉笔者,他也是这次尝试养殖孔雀的重点示范户。

“孔雀舍是陈书记帮忙搭建的,防疫站医生会定时来帮忙给孔雀注射疫苗,销路也不用愁。”陈书邦说,“我平常还是村卫生保洁员,闲时种点茶叶、葡萄,生活稳定。”

“现在先做示范养殖,如果成功,合作社将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孔雀不仅可以肉用,还能作观赏、标本,价值更高。”陈华峰信心满满。

除了帮助更多村民脱贫致富,村里的民生工程也是陈华锋惦记的事情之一。

如今,陈华锋的努力,给更多的村民带来实惠,贫困户由25户减少到19户。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