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带上种植“秘方”,她携夫回乡创业
2017-04-19 08:53: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江巧玲在为火龙果剪枝。

东南网4月19日讯(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颜晨曦 陈清 文/图)2013年,大陆配偶江巧玲带上丈夫家传种植“秘方”,和丈夫一起回到家乡创业。

如今,她的百果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台湾最新的火龙果、柠檬等新品种不断引入,波斯菊、紫云英等60多亩鲜花盛开。随着采摘游客增加、公司的发展壮大,她还吸收附近农户共同发展,并计划延伸产业链,进入水果深加工环节。

品种即时“更新”

江巧玲是宁德市霞浦县人,2001年,她嫁到了台湾。丈夫黄吉田在台中改良厂工作,家族从事农产业。婚后,她与丈夫一起打理家族产业,学到了不少管理技术和理念。

“当时两岸农业差别挺大的,台湾比较重视养生、休闲,崇尚原始和自然的农产品。”江巧玲说,她丈夫家族有不少农业“秘方”,而且产品高产、高利润,她一直想回家乡发展。

2013年,江巧玲和丈夫一起来到霞浦,在松港街道利埕村租赁了5亩地,试种火龙果。没有“水土不服”,火龙果的高产量让江巧玲更坚定了扎根家乡的决心,她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第二年,她再次向村民流转了60多亩田地,成立了百果山生态农业公司,种下了台湾火龙果新品种“大红”“蜜香”。

“我丈夫在台湾改良厂工作过,一有新产品出来,我们马上引进。所以我们的产品不但在大陆少见,在台湾也是非常新的。”江巧玲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介绍,“你看,黄金柠檬是金橘与柠檬的结合,制作成冷饮非常棒,而且非常适合这里的山坡地种植,一棵果树一年产量可达到200斤左右;黄金百香果,表皮呈金黄色,果汁比市面上的百香果更香浓、更清甜;黑番茄,通体呈红黑色,药食兼用且四季皆可生长;四季嘉宝果,又叫树葡萄,种下后两年即可结果。”

她介绍,目前百果山生态农场种植面积扩大至180多亩,规模化种植的有火龙果六七种、柠檬4种,百香果4种。

“秘方”种出好水果

江巧玲从台湾带来的不仅是新兴的品种,还有新的经营理念。

“我丈夫的家族对农产品种植有非常高的标准,我也秉承这种理念。”江巧玲说,她的农场坚持只施有机肥料、不洒农药。

刚回霞浦时,她在当地找不到有机肥成品。于是,她跑到附近的养鸡场、养羊场,一家一家收集鸡粪羊粪,运回后,再进行高温杀菌、发酵,制成有机肥。

虽然有机肥的制作费时耗力,成本也比一般的化学肥贵了一倍,但江巧玲仍坚持使用。幸运的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很快联系上漳州南靖一家肥料厂,对方可以提供发酵好的有机肥成品,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江巧玲还有一个独门“秘籍”——生物菌。这是丈夫家族自己研发的秘方,通过大豆、红糖、牛奶、鱼肚等与空气接触发酵,可以达到杀死线虫、红蜘蛛等有害细菌,繁殖有益菌,有效治理病虫害的目的。“使用这类生物菌不但健康,而且成本比打农药更低。”她说,“我们有时候制作多了,我会送一些给附近村民,他们都反馈很好用,有的还希望购买。”目前,江巧玲正在与相关部门协商,将这一“秘方”进行产业化运营。

另辟蹊径多方共赢

新品水果在霞浦成功扎根后,江巧玲下一步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产品推广出去。“我的想法是自产自销,吸引游客前来采摘,再搭配冷饮餐厅、烧烤区,发展成休闲农庄的模式。”

江巧玲的农场所处的利埕村离滩涂摄影基地较近,近几年霞浦游客数量迅速增长,她希望游客自行采摘并购买。可是,初期农场知名度不高,游客从哪儿来?江巧玲想了一个绝妙的法子。每年11月份左右,江巧玲在火龙果苗下撒下紫云英、波斯菊的种子,既保护了土壤,待来年花开的时候,又起到旅游观光的作用。“波斯菊和紫云英凋谢后,还可以作为生物肥料,一举两得。”她说。

果然,盛开的花海吸引了一大批路过的摄影师及游客的镜头,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走进果园里,拎上小篮子,拿上小剪刀,体验采摘的乐趣。“旅游旺季期间,采摘人数一天可达2000人。”

“我们还与当地的农民合作,提供种苗、技术,由村民种植,等成熟后再收购果实。”江巧玲说,两年前,她和丈夫成立了吉田合作社,吸纳40多户村民,种植火龙果、柠檬等,这部分种植面积已有200多亩。由于质优价高,每亩可以为农户带来一万元左右的收益。

良好的理念带来良好的收益,去年,前期四五百万元的投入已经基本回本。接下来,江巧玲打算升级自己的产业链。一方面,扩大经营后,她开始回购果实并销售。另一方面,她筹划深加工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要把果实制作成果醋、冻干片。今年还计划投资建设柠檬厂和种苗厂,还要筹备生产水果的周边产品,如火龙果面、馒头果酱、花粉等等。”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