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漳浦“葱击波”:对策何时不失灵?
2017-04-28 08:53: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在漳浦县赤湖镇田间地头,大葱长势喜人。

编者按

本报《经济观察》栏目于2015年4月策划推出《聚焦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系列报道,先后关注漳浦大葱滞销难题、云霄枇杷营销创新推出认养模式、出口明星泉州胡萝卜红火背后的隐忧等3篇调查报道,并配上评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星星之火何日燎原?》,展望我省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的可能空间和美好未来。

两年间,我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进步不容小觑。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又遇到了哪些新瓶颈?还有哪些痼疾没有根治?两年后,我们重访上述三项特色农产品产业,策划推出一组新的调查性特稿,从中管窥我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阶段性成就以及还存在的问题,鉴往、析今、开来。

东南网4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戴裕辉 洪锦城 文/图)2014年开始,本报连年关注漳州市漳浦县大葱行情,记录下了当地葱价大起大落的市场极端表现。

漳浦是国内冬春季大葱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近5万亩。上世纪末,大葱被作为高优农产品引入漳浦,自此改写了赤湖、深土等沿海乡镇的农业格局。从这时起,价格“过山车”轮番上演,“葱击波”的说法甚嚣尘上。2015年,大葱陷入“白送都没人要”的滞销困局。2016年,葱市上演反转剧,价格攀上历史最高位。

每逢“葱击波”来袭,有关“小农盲目跟风”的责难屡见报端。产业结构调整、产销模式变革、产品链条延伸、新业态植入、市场研判预警机制建立、金融保险政策创新……多年来,各路专家开出的“药方”琳琅满目,然而,“葱击波”依然我行我素。今年产季,大葱价格再次跌入谷底,与两年前的情形如出一辙。价格的极端表现似成常态,但媒体悲情关注与叫卖义举难再,救市的爱心已经疲惫。

近日,记者再次走进漳浦,试图求解“葱击波”的对策为何集体失灵。

农民在赌,中间商也在赌

“3月15日,上车价两毛。大葱滞销,欢迎来搞,新鲜度好。”

魏文是深土镇的蔬菜经销商,今年他的广告词诙谐有趣,但收购价跌入谷底,令人怎么也笑不起来。2011年开始,他便为某蔬菜商情网提供实时报价,当地主产的大葱是主要报价对象。即便如此,在本季大葱上市之前,魏文也没有摸准今年的行情。

过去几年间,农产品市场大小年现象在大葱身上得到了极致体现。

2012年,葱价大涨,终端市场上“10元钱只能买两把大葱”。2015年,大葱深陷滞销危机,漳浦数万亩“快开花的大葱”险些烂在地里,种植户只求“有人帮忙清场”。2016年,在经历了前一年的滞销困境后,漳浦大葱行情旋即逆转,创下了近10年间的最高价。高峰时,每公斤田间收购价近6元。

大葱价格大起大落,原因十分简单:市场需求量趋向稳定,但供给端却深受气候异常、南方多省份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葱、外贸订单波动等因素影响。“其中,气候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魏文说,2016年那轮“向钱葱”的最大动力,便是2015年年底那场寒潮,直接导致北方大葱主产区产量锐减,错峰上市的漳浦大葱优势显著。

气候因素导致大葱市场显现出巨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直接导致葱农习惯于赌,而非理性决策。“万一来年气候异常呢?”蓝允明是漳浦县经作站副站长,这是他在走访基层、劝导农民“调品种、理结构”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他注意到一个怪象,无论行情如何起伏,漳浦的大葱种植规模常年保持稳定。

葱农不肯向现实妥协的另一基础在于,高价年份的利润可以抵消多个年份的亏损。“大葱每亩成本3000元左右。一名种植大户表示,去年葱价暴涨,其利润达到上百万元。今年虽然葱价低迷,但预估亏损不过30万元左右。一年赚的钱就能抵消近3年的亏损。”漳浦经作站站长庄文彬说,这给寄望于赌的农民更多底气。不可否认,作为赤湖等乡镇的支柱产业,大葱与平和蜜柚一样,确实“让不少农民开上了汽车”“怎么能说不种就不种”。

在产季开始前,今年的大葱行情始终是个未知数。如今,暖冬姗姗走过,本季大葱行情几乎是两年前的翻版。

上市采收前的一个月,由于市场不明朗,加上上个产季带来的高价预期,漳浦大葱曾出现了短暂的高价位。“期价最高时,中间商以每亩超过万元的价格,提前向农户承包大葱。不仅农民在赌,中间商也在赌。”38岁的陈国林从事大葱经销近20年,在赤湖镇东城村自有近百亩大葱种植基地。2月底,他在受访时表示,去年12月中旬漳浦大葱上市后,价格便一路走低,当时距离大葱产季结束不足一个月,但田里还有近三分之二大葱未采收,“1月的田间收购价能达到每公斤2元,如今不足0.4元,早期以高价承包的中间商首先成为亏损者。后期,大葱在广东的批发价只有每公斤2元左右,农户每亩亏损近2000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