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谢广荣:菜地掘金终脱贫
2017-05-16 09:03: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谢广荣在菜地浇水。

东南网5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许孙月 文/图)她命途多舛,18岁就挑起家中重担,家里的体力活全靠她。辛苦劳作,生活才好过点,不想母亲瘫痪,自己患肝硬化,但是她没有被困难打倒。如今,她种植蔬菜50多亩,建起蔬菜保鲜库,年收入10多万元。她就是周宁县泗桥乡赤岩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谢广荣。

柔弱双肩撑起家庭

在赤岩村谢广荣的蔬菜基地里,几十厘米高的花菜株沐浴着阳光,一垄垄有序地排列着,生机勃勃。

谢广荣正蹲在垄边,拔去旁边的杂草,她的丈夫则在另一边整理垄沟,准备种第二批花菜。

谢广荣是赤岩村地地道道的农民,2016年加入村里合作社后,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花菜、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她说,自己喜欢整天在地里摸索,这菜就像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们生根、长大、结果,就非常开心,种菜能带给她快乐和信心。

今年48岁的谢广荣大半辈子都在和贫困作斗争。追忆过去,她满眼泪水。9岁那年,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家庭贫困,无法养活3个孩子,父亲一咬牙就把她送给别人。在养父母家,她整天忙着干农活。

18岁那年,不幸传来,年仅15岁的弟弟夭折,父母悲痛万分,母亲身体不好,父亲身有旧伤,无法参加体力劳动,小的弟弟年仅12岁。看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她做通了养父母的思想工作,决定回家。

二九年华,本是生命中的花季,谢广荣却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一个家。养猪种地、砍柴采茶,家里所有的体力活都要靠她。“那时候穷得揭不开锅,要靠地瓜米、土豆才能填饱肚子,家里来个客人都要借粮食。”谢广荣说,“家里太穷太苦了,我不能离开家自己去过舒服的日子。到了结婚年龄,我听从家人、亲戚的建议,招了小伙子张宜宝结婚。”

婚后,3个儿子相继出世,家里光靠种地、采茶,无法维持生活。为增加收入,谢广荣和丈夫每天清晨3点多就起来挑水、和面、炸油条,天亮了就到临近各村去叫卖,卖完油条继续干农活,照顾家人。

由于炸油条所挣的钱还是不够家里的花销,丈夫劝她不要做了,到屏南种香菇。于是,谢广荣踏上脱贫的征程。

相继患病再陷困境

2005年3月,谢广荣忙着在周宁、屏南两头跑的时候,母亲病倒瘫痪了。

谢广荣说,那时候家里管着3亩茶园、4亩地,养3头猪,种香菇忙时还要到屏南帮忙,家里小孩、老人要照顾,她每天都是从早上5点忙到半夜。邻居都劝不要那么拼命,那样对身体不好,但是她觉得年轻人吃点苦没什么,再苦再累,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又好了。

异地种香菇多有不便,也赚不了多少钱,谢广荣夫妇看到屏南人种植反季节蔬菜,销路还不错,就特意去学习蔬菜种植技术。2007年,他们成为赤岩村专业种植蔬菜的第一户,不想因花菜成熟恰逢大雨以及销路不畅等因素,种的3亩花菜亏了6000多元。谢广荣没有泄气,总结经验,坚持种植反季节蔬菜,最终取得成功,生活略有好转。

2011年5月,依然每天忙碌的谢广荣发现自己干活越来越吃力,有时候连爬个楼梯都困难。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得了肝硬化,这对谢广荣来说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前两年借钱盖了新房,如今又要借钱看病,这个家艰难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谢广荣做完手术不久,她的父亲因为腿上患病要经常住院。母亲瘫痪,父亲和自己都生病,医药费如流水一般,两三年下来,谢广荣就背上20多万元的债务。她拖着病体,坚持劳动,四处筹钱。说起这段艰难的时光,谢广荣眼睛又湿润了。

让她至今感到愧疚的是,有一回,她干完活回到家,看到母亲小便湿了一床,她连忙更换被褥,接着洗衣做饭。没过一会儿,母亲又尿床了,劳累的她忍不住骂了母亲。谈起这事,谢广荣后悔不已。

加入合作社实现脱贫

尽管不幸总是降临在谢广荣身上,但她始终没有被打倒。

2014年春,泗桥乡政府主动帮助协调,提供担保,帮助谢广荣贷款5万元。绝处逢生的夫妻俩把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到50亩,当年收益5万多元,缓解了家庭困难。

农业生产深受天气影响,2015年10月,台风来袭,几十亩待采收的辣椒被刮得乱七八糟,谢广荣再次陷入困境。县、乡、村扶贫挂钩干部走访她家,详细了解她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商讨脱贫办法,并送上2000元扶贫资金。

针对谢广荣家因病致贫的情况,2016年初,谢广荣一家被列入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在村干部引导下加入赤岩村蔬菜专业合作社。

入社后,在政策资金帮扶下,在农技人员技术指导下,2016年谢广荣一家收入达到了8万元,实现脱贫。谢广荣感触地说,通过合作社标准化管理,社员之间相互帮助,大大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去年5月,谢广荣联合3个乡亲想在村里建一座保鲜库,可是资金哪里来、场地怎么解决。村主任周岩育得知后,主动帮助她从乡信用社贷款7.2万元。9月,面积70平方米的蔬菜保鲜冷藏库建好,可储存蔬菜500吨。

谈起保鲜库的好处,谢广荣滔滔不绝:“有了保鲜库,就可以把蔬菜贮藏至价格合适时出售,可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还可以抑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使蔬菜的重量损失及病虫害损失减到最小。”当地菜农谢添财插话说,有了保鲜库,谢广荣成了村里菜农的经纪人,不怕菜贩子压价了。

如今,谢广荣肩上的担子开始逐渐减轻,2个儿子外出赚钱,小儿子在读大四。今年3月,在一家人的努力下,房子加盖了一层。“目前房子还没装修,等以后有钱再装修,相信很快了。”谢广荣说。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