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如何挥别“葱击波”?
2017-06-05 09:08:0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5月25日,省内农业专家齐聚漳浦,赴约农村产业(漳浦大葱)深度升级研讨会

东南网6月5日讯(记者 陈尹荔 黄如飞 通讯员 薛敏灵 陈宇鸿)漳浦县从1997年开始引种大葱,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年产量在15万-20万吨之间,产值数亿元。但价格“过山车”的情况常常困扰着当地农户,2012-2013年产季碰上“向钱葱”,终端市场上10元只能买两把大葱,而2016-2017年产季遭遇“葱击波”,田间收购价跌到每公斤4角。

丰产不丰收的“葱击波”现象何时能够不再驱而不散?农户“赚1年,不怕赔3年”的心理如何不再轮番上演?

5月25日,省内农业专家齐聚漳浦县,赴约农村产业(漳浦大葱)深度升级研讨会,给出了意见。

深度开发:最直接的突围路径

早在2015年4月本报的报道《后“葱击波”时代,如何解题?》中,就提议对大葱进行食药用开发,并提出彼时国内鲜有此类研发。如今,随着科技进步,专家们带来新的见解。

福建省农科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荣章援引《本草纲目》的有关记载,指出大葱具有治风寒、缓解中风、抗菌等疗效,在古代就有用大葱治病的先例。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蒜素,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可以考虑做饲料调味剂,对养猪、养兔、养鸡作用明显,可促进动物生长、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大葱中所含的蒜素,具有较强的杀菌及抑制细菌、病毒的功效,江苏昆山研发的大蒜素胶囊十分畅销,300粒一瓶,市场价128元,可以效仿。还有,随着餐饮业的日益旺盛和人们饮食标准的提高,葱油越发受青睐,可以考虑生产。此外,可以考虑制作冻干或冻粉食品,或提取芳香植物精油。

据漳浦大葱种植大户陈和加介绍,当地生产保鲜大葱,废料率是60%左右。

刘荣章提出,农产品剩余物留田,不仅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而且带来病虫害传播等问题。中国科技大学调研组就曾到漳浦一带,提出建立农产品剩余物综合场,收集残余物,集中加工提取有效成分,或加工成肥料、饲料等。

此外,与会专家还提出,将大葱深加工成酵素,可强身健体,还可洗碗、洗头、洗澡等。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市场的酵素多为进口,因为需求旺盛,甚至出现不少专业代理酵素进口的企业,众多专营进口的微商也将其作为镇店之宝。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博士陈锦泉提出,长期以来,农产品突破单一功能限制一直是个难题,初级农产品加工形成产业化生产成为趋势。比如,好想你枣、福州橄榄就是作为单一农产品多样化开发的典型。新开发的产品要与消费市场需求相匹配,并且要采取多种策略并用,促进产品多样化,保证经营市场的畅通。

此外,《福建农业》编辑部主任陈德好等专家还提出结合漳浦正在开展的田园综合体试点工作,发展大葱旅游,通过旅游带动生产、销售。

农业信息化:基层农民的渴求

据记者了解,在信息化进程如火如荼、硕果频出的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还远未到成熟阶段。一些敢于尝鲜的民营企业遭遇发展瓶颈甚至滑铁卢,而国有信息化企业也尚未布局此项业务。来自漳浦的信息显示,基层农民对此类服务十分渴求。

规模化生产可降低成本,土地流转却遭遇瓶颈。漳浦大葱种植大户杨西河充满苦恼:“因为没有成熟、标准的土地流转渠道,在流转土地之前,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土地能不能合法流转,是否存在产权纠纷,费时费力又没保障。遇上产权纠纷,还严重影响种植与收益。”

对此,《福建农业》主编黄跃东建议:“农村土地资源确权工作的铺开,解决了产权纠纷,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土地信息,加强这方面的信息采集和管理,可以适当增加土地流转的年份,对降低集约种植的成本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气象信息也给漳浦大葱农户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种植大户陈和加说:“有气象专家说,去年冬天会遭遇‘拉尼娜’现象,成为50年一遇的最冷寒冬。于是,山东安丘和漳浦这国内两大大葱种植基地都大量囤货,结果寒冬并未出现,损失惨重。蔬菜产业是气象经济,这方面的信息特别要求权威、及时、准确。而现实中,我们感到很无助。”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导、教授王文烂表示:“气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需要专门化、专业化、系统化,这对农村产业来说相当重要。”他也指出,不仅是气象信息,包括销售渠道、病虫害预防、农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的信息,都需加强,特别是农村政策咨询产业是一片“蓝海”。要把农业信息化主体当作农村生产性服务的供给主体之一,着力在专业化方向上加以培养。需要在大数据、云平台方面,有所建树。

陈德好则建议:“农业部门要与气象部门、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建立价格预警机制,总结历年的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情况,通过市场预警模型预测市场供给与需求,充分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信息服务。”

政府:不能越位但也不能缺位

在漳浦大葱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陈和加说:“漳浦大葱在日本市场扎根十几年了,已有了品牌优势。漳浦葱农认准了这一农产品,不愿放弃。然而,连作导致的问题不小,而且有严重化的趋势。”为此,黄跃东建议:“政府要引导农民通过轮作提高土壤质量。”

而王文烂则建议:“当地政府要考虑种植规模是不是每年都要这么高?能不能建立机制去干预?比如,很多国家都对休耕有补贴。”

据漳浦葱农反映,近年来,因人口红利消失、东南亚国家种植成本更低的影响,漳浦大葱的内销比例显著提高。此外,因大棚推广和气候变化,其与山东安丘等北方产地的大葱的同质化竞争更严峻。如何实现突围?

对此,黄跃东建议,当地政府要思考大葱产业有没有更好的文化承载?能不能讲好大葱的故事?能不能赋予大葱新内涵,提升其产品附加值?他建议,政府要积极引导,打绿色牌,走循环、生态、高效农业的路径,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两方面着力,培育客户黏性,培养稳定、可靠、忠诚的消费群体。

王文烂建议,要把大葱产业纳入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的视野,引起决策等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重视,将其纳入区域公共品牌发展的战略。

对农民的路径依赖问题,王文烂建议,要建立大葱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把科研、生产、加工融为一体,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生产企业、加工企业、科研院所进入,实现产销模式变革。此外,要进一步培养农业领军人物,将市场开拓、信息搜集与分析、技术掌握等素质培养有机统一起来。

此外,邱建生等专家还提出,政府可设立大葱收购保护价,政府牵头调研大葱深加工项目的可行性并进行前期投入,建立在农民合作社社员内部开展资金互助的“农民银行”,在培育生产系统之余培育好农村的组织系统、教育系统、文化系统。

陈锦泉特别强调,以上建议要变现,以漳浦现有的条件来考量,力量还很单薄,未来的路还很遥远。而现有的惠农政策已经很丰富了。可行的路径是,成立第三方协会,由其帮助农户对接政府,把政府的“三农”政策福利最大限度落实在漳浦大葱产业之上,为产业的转型升级一路护航。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