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公益> 助村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2017-06-28 09:06: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聚合资源,激发村民发展意愿

要动员乡民参与村庄发展,必须有产业作为依托。因此,林长华对内洞村的山水与人文资源进行重新挖掘与梳理,认为这座隐居山间的古老村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条件。

村子的中心,是一座有着超过300年历史的圆形土楼——吴彩楼。以它为中心,若干座半月形的附属楼向外扩展,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建筑格局。“这些古民居,完整地保留着闽南传统建筑的独特元素,其中既有客家土楼,又有闽南渔村大石条房。世代居住其中的内洞村民,依然活态传承着古老的人居方式与乡村礼俗。”林长华说。

内洞村的另一资源优势,是发达的水系。这里既有发端于乌山,沿村而过的内洞溪,又有庞大的溪涧瀑布群,共同构成了灵动而又多元的亲水景观。古榕树、原始森林、红军古道、老糖厂……一众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相继进入林长华的视野。

如何聚合这些特色资源,使其成为乡村游的引流利器?

内洞开始了一场在地化乡村建设。“拆除旱厕、猪圈、鸡舍,清理臭水沟、乱石堆,配套建设旅游公厕、村民文化广场、绿地公园。”林长华主张尽量保留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多用乡土材料,避免大拆大建。在环村道路与沟渠巷道整治中,他们摒弃了传统水泥硬化的做法,就地取材,将溪流中的鹅卵石逐个洗净用于铺面。这样的做法,刚开始遭遇了村民的质疑,被认为费时费力。

完善了基础建设后,当地开始针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包装与打造。“我们整修古民居,引入专业团队打造特色民宿,恢复老糖厂与旧供销社,请来老师傅再现古法制糖工艺,开发文创产品,开展DIY体验项目。”和平乡党委书记方艺强表示,内洞村已经作为重要节点,被纳入当地旅游版图,并将与周边4个建制村串联成线。

与村庄面貌同时发生改变的,是内洞村的人气。越来越多的游客从厦门、潮汕等方向慕名而来。村庄与村民,由此被激活。

“村民开始自发地在广场上售卖蜂蜜、枇杷等土特产,开办农家乐,曾经困扰已久的枇杷销路问题,也因为业态的更新有了更高的附加值。”林长华尤其注意到了年轻人的变化,“一度沉湎于打牌的阿火利用厨艺特长开办农家乐,每天酗酒到凌晨的阿金卖起了云霄特产烧窑鸡。”

方艺强同样注意到了内洞被激发起的创造力:“连村里的老人家都变着法儿地想致富经,天热了,他们开发出了薏米水、枇杷花茶进行销售。”他认为,尽管内洞村的旅游业态尚处于粗放阶段,但村庄动力已经被激活。正在制定中的内洞村游客服务指南、食品卫生管理等相关建制,则将在保护村民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其逐步走向规范化。

引导回流,优化重组乡土力量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留守村民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他们既缺乏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又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因此,林长华开始引导外出乡贤回归创业。“多年外出闯荡的经历,让他们具有更开阔的眼界,同时有更丰富的资源与资本,实现乡土力量重组,带动村庄发展。”他说。

吴建杉是第一个回流创业的乡贤。此前,他长年在外从事生猪养殖。2014年,有感于家乡的变化,吴建杉决定回到内洞,并创办梦达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养鸡场、鱼塘、枇杷采摘园、农家乐等业务。

“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被吸收为社员,分别以土地作价、果树、空置房屋等资源入社。”林长华说,合作社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47岁的吴生茂因为患有骨刺而无法外出打工,缺乏经济收入。木工出身的他以技术入股,加入了梦达合作社,并成为其雇工。头一年,林生茂便赚了4万元,实现了脱贫。

随着返乡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经营形态在内洞出现。

最近,44岁的绿化苗木商吴建杭回到村里,开启了“荒岛变乐岛”的计划。“村里溪水中央有一块孤岛,原本由村民用于种菜种果,我将其盘下之后,打算开发成水上休闲农庄。”按照吴建杭的规划,乐岛休闲农庄将具有多元的业态,游客可以在百果园中体验自由采摘,在天然露天泳池中体验亲水乐趣,品尝烧窑鸡等云霄本土美食,参与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亲子互动。

更加专业的旅游公司也将在村里落地。内洞乡贤吴福忠计划联合各路资本,并由村民与村集体入股,在内洞村开办旅游公司,引入专业团队进行在地旅游开发。漂流、民宿等时兴的业态都在其规划之内。

在引入外部资源的过程中,林长华有自己的原则。“村庄的开发应该充分协调原住民与开发者的利益,切莫让工商资本挤压了村民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在他看来,再造乡土的意义在于让本土村民有更多自我发展机会,因此他在导入外部资源的过程中,更多引入外出乡贤的力量,“即便有外部资本参与,本土村民也应该在投资中占据足够的比重,以保证其话语权,与参与的自觉。”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