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研究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村集体的“荷包”该咋管?
2017-07-11 09:34:29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2016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盘活集体资产、维护农民成员权利作出了总体部署。农村集体产权的制度安排关系到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户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是完善农村多种收入分配方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怎么改才能让农村的经济真正活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广西长洲区的探索——

长洲区新兴村股权颁证现场

“我家有四口人,去年分红分到了三万多......”7月的八桂大地潮湿闷热,而在广西梧州长洲区旭村,村民廖景杨扬着手中鲜红的“股权证”,乐呵呵地向记者说到。

这样的“股权证”在旭村已不再鲜见。对于当地村民来说,“红本本”所代表的每份股权,在户内不仅可以继承和内部流转,年底还能参与分红,是每户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

作为全国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区之一,长洲区在推动股改中,将全区26个村分为资产型和资源型两种模式分类推进。“对于资源型资产,我们通过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模式,实施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对于资产型村,采取集体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人,把股权变为名副其实的家庭财产。”长洲区副区长欧超间向记者介绍道。

这样的“长洲模式”,更好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1

“有钱没钱,大家都有烦恼”

“面朝黄土背朝天,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长洲区大山深处的旭村,靠山吃山的村民有着自己的苦恼。记者在茶山上,遇到了正忙着给茶树剪枝的村民廖景杨。

廖景杨告诉记者,股改以前,自己家在村里算经济条件不错的,种的水稻也就刚够一家吃喝。“以前也种过砂糖橘,但是因为不懂技术,果子又酸又涩全烂在了地里;种过西瓜,丰年遇了烂市,最后也亏得一塌糊涂。”股改前的看天吃饭,旭村的村民,穷怕了。

而地处梧州市西城区,三龙大道贯穿村中心的龙新村,同时坐拥梧州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和玫瑰公园,怎么看都是一个腰包满满的城中村。

“有钱也有有钱的烦恼。”当记者问起时,龙新村村书记潘锦松无奈地向我们摆了摆手:“以前每次集体村民大会,谈到利益分配,大家就吵个不停。谈到怎么发展利用集体资产,更是吵得不可开交。举手表决也是七嘴八舌,最后往往不欢而散,该开发的项目一个也没有动,村民之间的感情也变淡了。”

在龙新村,集体的荷包鼓了,烦心的事反而更多了。

2

一个人的生意变成了大家的事业

“祖祖辈辈都在山上种田,我不想让他们再这么生活下去了。”

廖天林,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年轻人。在外打拼数年后,回到了家乡,同一位台湾的制茶师共同投资,在旭村设立了广西东方美人茶业有限公司。

借着经济能人的带领和区里股改的东风,有着丰富林地资源的旭村,发展的步伐清晰可见——

2012年,旭村全面完成了农村第二轮林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为响应中央号召,旭村被划定为资源型村,正式启动股改工作,36户农户承包的村集体土地和两个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共计1080亩加入东方美人茶叶公司,入股联营。

“我们的模式主要是公司负责投入资金帮助大家完成茶园的基础设施,普通农户用自己的林地入股,参与企业分红。”旭村村主任廖金强说。这正是——林地资源变成了资产,农民变成了股东。去年,旭村人领到了第一份股权分红。

“自愿入股,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股改让廖天林的生意,变成了旭村男女老少大家的事业。

而地处西江和浔江交汇口的泗洲岛,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优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在股改前,泗洲村民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产业也是“单打独斗”,不成气候,集体的“荷包”并不富,“财产性”的收益更是不明显。

2016年,村级集体成立了旅游股份经济发展公司,通过建小游园、小景观,开办农家乐,全体村民也共享了股改带来的收益。

“我们发动村里,利用大家闲置的‘青砖瓦房’办成特色民宿,利用政府的补助资金新增了一些设施。每到周末,城里的人都开着车来我们这里住宿吃饭。今年的‘三月三’,我们办了个特色‘歌圩节’,光是节庆收入就160万。”覃建良高兴地对记者说。

3

“锁在柜子里”的资产被盘活了

资源盘活变成了资产,而原本就有的集体资产,在股改之后抱团发展,蛋糕变得更大了。

以前的龙新村,虽然是一个“富裕”的资产型村,但由于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形式“多元化”,加上村民小组制订的分配方案随意性大,使得涉及集体收益分配的纠纷越来越多。

“外嫁女,挂靠户,每年都是我们村矛盾最集中的焦点之一。”龙新村村书记潘锦松告诉记者,“股改以后,明确了分配原则,大家都照着这么做,矛盾一下子就少了,工作也更好开展了。以前每次开会,大家总是争论得七嘴八舌,最后也统一不了意见。现在区里有了统一的分配方案,大家又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分红,今年的工作刚一启动,个个都举手支持。”

股改对于龙新村这样一个富裕的资产村来说,在界定成员身份、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和谐的邻里社群关系方面功不可没。

潘锦松打开台账,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去年年底,龙新村全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是1180.9万元,分配总额680.95万元,全村大概有600股,平均下来每人分10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25万元。

“大家的心齐了,力就好往一处使。我们有了统一的分配方案,对于集体的钱该怎么用、用到哪儿,大家集体研究共同决定,该开发该上马的项目当月就能实施。”

股改,不仅盘活了“锁在柜子里”的资产,更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据欧超间介绍,改革前,长洲区集体经济收益年分配2850万元,改革后达到了3222万元,增长了13%。“股份分红现在已经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对于股改的未来,长洲区也已经有了下一步的目标:“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如果农民手中有各种产权可以流动,可以交易,农村的经济就真正活起来了。”区委书记卢新华说。(记者陈艺娇卢静文/图)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