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爱情岛”为何驻颜有术
2017-08-02 08:53:1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醉美红树林

佳洲岛

东南网8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金春 通讯员 王一雄/文 戴园笙/图)春赏梅,夏赏荷,素有“爱情岛”美名的佳洲岛长年游客络绎不绝。为留住绿色,守住美景,云霄县持续加大投入,通过探索网格化管理助推生态建设,“严治”换来了生态高颜值。

七月盛夏,十里荷花,素有“爱情岛”美名的云霄县佳洲岛游客络绎不绝。漫步环岛漫道,身旁拂过的海风吹动一池娇艳的红荷,白鹭三三两两栖息在湖面觅食,波光粼粼的水面映出白云、亭台、雕塑的样子。景美人气旺,在日均客流量逾1000人的“爱情岛”,每天都上演着动人故事。

随着越来越多游客的到访,美丽的佳洲岛有了“成长的烦恼”。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冲突,留住绿色,守住美景?云霄县的做法是,建设完善集生态管护与治安防控为一体的网格服务管理工作站,倡导生态文明,使佳洲岛成为生态和谐之岛。

绿色管护,瓜田李下见文明

绿色掩映的佳洲岛,空气中飘散着哈密瓜成熟的甜味,绿洲果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瓜娃们”沉甸甸地缀在藤间,等待着被收割打包,运往各地消费者的餐桌。游客们漫步现代农业区,亲身体验丰收时节的“果蔬情缘”。

“我们的蔬菜大棚采用绿色环保的蔬果培植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无农药残余。大棚是对外开放的,欢迎游客的观光与监督。”绿洲果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婕介绍。

与绿洲果蔬一样,明晟农业等12家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投资落户,秉持着“绿色、环保、开放”理念的佳洲岛各大蔬菜基地,将农田野趣化为旅游美景,使得佳洲岛由“蔬果天堂”变身“旅游乐园”。

然而随着造访人数逐渐增多,对甜蜜“瓜娃”伸手的人不在少数。幼嫩的秧苗被掐断,番茄、哈密瓜未成熟的果实被摘走,垃圾被随地丢弃……在护园工目力难及的地方,不文明的现象破坏了旅游景观。

直到园林里新添了一双双“生态天眼”,才打破了这一困境。

“果蔬种植很辛苦,您这样随意掐断秧苗,不仅给护园工造成麻烦,还破坏了自然生态。”在游客“伸手”的时候,驻村民警吴旭东第一时间出现,及时进行劝阻。

这种“闪现速度”,得益于近年来佳洲岛筑立的那道园区生态管护绿色保护屏障。立足实际,科学设置网格,佳洲岛合理分配驻村民警、治安联防队伍等力量,以“全球眼”视频监控探头全覆盖村主干道,实时保障蔬菜基地的安全,切实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全方位保护生态园区。

“以前园区游客纷至沓来,不时发生果蔬被盗采的现象。现在有了网格化管理,一有不文明现象,执法人员就能从监控视频里及时发现,第一时间通知生态巡逻队员劝导制止,这让我们省了多少心啊!”正在温室大棚忙碌的工作人员一边采摘蔬菜,一边说道。

绿色防治,当好“环保急先锋”

佳洲岛的清晨是从一阵阵“沙沙”的扫地声开始的。生态巡逻队吴加文与同事们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手拿垃圾钳、笤帚、畚斗,口袋里揣着垃圾袋,沿途巡逻中一发现垃圾纸屑立即弯腰拾取,发现倒塌的花圃栅栏立马扶起。

这支队伍在佳洲岛已经成立了将近4年,“环保急先锋”是他们的响亮外号。

四年来,生态巡逻队逐渐壮大。村里的党员干部、驻村民警、志愿服务队、热心村民拧成一股绳,在佳洲岛全面铺开生态巡查保护网。“扫路去!”一度成为村民们见面打招呼时的常用语。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游客随手丢弃在观光栈道上的垃圾不见了;荷花湖湖面漂浮的食品包装袋减少了;路边花圃的人工围栏不再被随意踩踏损坏。如今的佳洲,四面海蓝蓝、果蔬绿油油、风车吱呀转、农户喜丰收。这一幅现代农业的春天美景图的背后,却少不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带来的“生态福利”。

自2014年4月起,佳洲村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划分责任片区,形成生态巡逻队、民情搜集队、综合服务队等多翼生态防治力量,分派党员干部、村保洁员,对责任网格内区域进行卫生清洁,并且每日定时定点进行卫生巡查,劝导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同时,进行全村总动员,发动村民做到“包干净、包整洁、包有序”的生态三包。

生态搞得好,社会和谐也要快步跟上,佳洲村的网格化管理逐渐由生态管理向治安防控延展。以网格为单位,实行“定格、定点、定人、定责”,要求网格员及时发现、上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为村民的生活安上了防火墙。

“卫生好了,纠纷少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干净整洁的家门口架起小摊子就是一家‘风情小店’!”吴加文感慨道。

绿色联盟,海陆一体织“天网”

佳洲岛织就的“生态保护网”,生态触角也延伸到了不远处的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景区。这里是北回归线以北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

随着越来越多人造访这座“海上森林公园”,红树林自然生态的保护备受考验。为了观赏群鸟齐飞的美景,游客不惜拾起石头驱鸟;看到滩涂上横行的招潮蟹,小朋友们用各种工具去抓;加之部分村民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到红树林抓泥蚶、青蟹等海鲜谋生,早前还砍伐红树林当柴火,毁林造池搞养殖,为红树林筑牢绿洲保护墙迫在眉睫。

为此,佳洲岛网格内的东坑边防派出所联合红树林管理局、海洋与渔业管理局、厦门大学红树林研究小组、村委会等各界力量,组建“绿色联盟”。通过“网络+网格”的有效结合,视频监控和人力巡逻相配合,佳洲岛铺设了海陆一体的“天网”,实现生态与治安管控的“无缝对接”。

同时,积极征求村民管理意见,并协助养殖户引进精细养殖技术,打造畅销海内外的绿色无公害海产品品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真正体现了“小网格,大民生”的服务宗旨。

就在网格化管理带来生态福利的同时,一张游客“出行安全网”也全面铺开。网格内的景区治安值班室通过24小时值班监控巡查,及时发现身陷滩涂的受困游客,并开展紧急救援;保护区附近村民成立义务导游队,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巡查队在红树林木栈道张贴疏导标志及紧急求救电话,防止游客迷路,方便求救;通过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对景区餐饮和出租屋加强管理考核,为观鸟游客、科研人员解决住宿等实际需求。今年初以来,共救助受困游客21人次,提供导游服务80余次,收到紧急求救电话31个。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