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兰花文创旅游目的地 产业集聚,仅仅是创建特色小镇的一个方面。按照我省《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特色小镇要建设3A级以上景区。 深挖兰花传统文化,植入文创、旅游等全新业态,是兰谷小镇的又一设想。“我们将以兰花文化为基础,依托南靖土楼旅游,以兰花培育、种植、观赏、艺术创作为旅游主线,发展兰花产业休闲观光、种植体验、文化交流、主题论坛、科普教育等深度体验活动,打造兰文化特色旅游区。”吴龙全说。 因此,一系列以兰花为主题的乡建行动正在开展。 山城镇溪边村东园自然村,曾是个破旧的移民村。过去的一年里,村庄经历了一场乡土再造。“除了重新梳理内部交通、外立面改造、基建完善,我们还对全村的墙体进行兰文化艺术彩绘,规划中的兰花主题公园也将破土动工。”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为后续发展带来了更多内生动力,东园村村民张赠闲带头成立漳州市东坑休闲农庄有限公司,在村里开办民宿与农家乐,把南靖招牌大锅咸饭作为农家乐的主打菜,颇受游客欢迎。 邻村三卞村,则将被打造成兰花文化创意村落。“我们以兰花为主题,以字画、木雕、瓷雕、茶道、香道等为载体,打造集艺术创作、文化交流、创意办公、特色商业、乡村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兰谷小镇项目的山城镇干部陈东山表示,届时将充分利用各个祖祠、老厝等古民居资源,建设各类艺术展示馆,形成花艺、陶艺、茶艺、书艺等不同艺术分区。 按照规划,兰谷小镇最终将形成种植观光、文娱演艺、文化体验、田园乐活、科普教育五个旅游功能区,而它也将被纳入南靖全域旅游体系,与已经名声在外的土楼景区串联成线,形成旅游资源上的互补。 关于特色小镇的困惑与思考 尽管特色小镇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风潮,但作为新生事物,中国版特色小镇尚未形成完善的模式与机制,也缺乏成熟的案例作为参照。在操作过程中,业内既有困惑,又容易走上弯路。 早前住建部发布的《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便指向当前特色小镇热潮下的风险。“特色小镇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方存在不注重特色的问题。”这份文件提出了尊重小镇现有格局、不盲目拆老街区,保持小镇宜居尺度、不盲目盖高楼,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照搬外来文化等主张。 “特色小镇的特色,不仅源自产业,更源自在地文化,而小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在地文化和小镇文旅的重要吸引力。”陈东山认为,在发展产业之余,莫忽视小镇的社区功能。但现实情况是,不少建设中的特色小镇并未对其社区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兰谷小镇的建设者们而言,更大的困惑来自投资压力。“特色小镇的投资主体大多是地方政府或国有公司,资金是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最大瓶颈。”吴龙全表示,目前兰谷小镇一期工程的投资方为当地两家国有企业。为解决投融资困境,当地有意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进行政企共建。 “传统的融资渠道,很难满足特色小镇建设需求。”陈东山建议,为完善特色小镇投融资体制机制,可探索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政府参与的特色小镇发展基金。事实上,业内早有尝试。2012年成立的北京市小城镇发展基金,便是国内首只小城镇建设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由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出资,主要用于打造旅游休闲、商务会议、园区经济特色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