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晚报讯 (记者王丽虹实习生王嘉馨)昨晚9点,《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下称“舌尖2”)在全国吃货们的翘首以待下终于被端上了央视一套的餐桌上。在昨晚播出的第一集《脚步》中,泉州的润饼、萝卜饭先后出现在屏幕上,其中有关归国华侨程世坤与美食的故事长达3分钟。
镜头:泉州美食两次出现
昨晚9时许,记者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舌尖2”第一集《脚步》,在晚9时40分左右,泉州东西塔最先出现在屏幕上,这让记者惊喜地跳了起来,紧接着的是泉州名小吃润饼的制作镜头,这一组镜头大约持续了五六秒的时间。
在《脚步》即将结束的几分钟里,从美国回到石狮的归国华侨程世坤的故事开始了,旁白将老人的故事娓娓道来:“离开40年后,华侨回到家乡,隆重的祭拜完成了他对家族的回归,在这里,宴请乡邻被称作摆桌,任何重大事项,只有通过摆桌才能顺理成章地宣告确立,一顿归乡宴,穷尽乡间名厨的全部手艺,中断几十年的相识和旧情重新接通,瞬间让一切回到从前。过去几十年,程世坤在美国农场做工,这次老人决定回乡定居,召唤他的不仅仅是亲情,更有熟悉的味道,在泉州,在福建、台湾地区,甚至在东南亚的华人中,这种味道被称作古早味……”
随后镜头一转,屏幕上出现了泉州萝卜饭的做法,沙土萝卜、八分肥两分瘦带皮的肥肉,与香菇、海蛎、虾干同煮,肉的丰腴,萝卜的清甜,米粒的饱满,一种简朴又丰饶的主食。最后旁白用“半生闯荡带来家业丰厚儿孙满堂,行走一生的脚步,起点终点,归根到底都是家所在的地方,这是中国人秉持千年的信仰,朴素,但有力量”这句话结束了关于程世坤的故事。
市民:萝卜饭上央视很惊喜
“隔着屏幕仿佛能闻到萝卜饭的清香,咱厝美食肯定引得全国观众都流口水。”泉州吃货小戴看完《脚步》后激动地说,家里常做萝卜饭,没想到这么地道的泉州美食也上了央视,上了“舌尖2”,让全国观众都欣赏到了泉州的美食,惊喜感太强了。
鲤城大酒店厨师董师傅说,他和同事都很关注“舌尖2”,酒店还组织大家一起收看节目,以作交流和提高。看到程世坤老人那段时,他深有感触,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在我们的脑海和血液中留下了不可替代的记忆,在远赴他乡的游子心中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泉州小吃要不断传承下去,让游子不论什么时候回家,都能品尝到地道的家乡美食。
幕后:摄制组来泉跟拍一星期
“舌尖2”摄制组于去年下半年来泉州拍摄程世坤老人的故事。去年9月份,“舌尖2”到处寻找一个真正的归国华侨,要求是,曾客居海外,故乡美食是他多年的心灵。闽南纪录片编导陈家平向“舌尖2”摄制组推荐了程世坤老人,摄制组很满意,特别派摄制团队来泉拍摄。
陈家平介绍,当时朋友向他推荐刚从美国回到家乡不久的程世坤,老人曾在美国一个农场工作十几年,回国有两个原因,一是吃不惯西餐面包冷牛奶,怀念家乡古早味小吃;一是儿子不会英语,在石狮工作还顺利,不肯去美国,所以老夫妻回国了。回国后,石狮蚶江镇大厦村的乡亲们搭拱门欢迎他们,办桌请他们,让他们感动得眼泪直流。围绕拍摄闽南“归乡宴”这个主题,“舌尖2”摄制组跟拍程世坤夫妻在泉州四处参观故乡风物,逛市场、买菜、在家做家乡菜,在老街品吃传统小吃,在海边捡贝壳,在家做农活,访亲问友……摄制组每天起早摸黑,中午都没有休息,连续工作一个星期。
《脚步》中出现的“归乡宴”的镜头是在石狮大厦村程氏宗祠拍摄的,为了拍出有质感的泉州菜,摄制组分两次拍摄,第一天在程氏宗祠拍8桌“归乡宴”,第二天同样时间地点,拍摄每一道菜的制作过程,一道菜拍几遍,拍摄四五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同日报道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 泉州美食全国露脸
昨晚9时,备受全国观众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央视一套首播,让泉州人深感自豪的是,首集《脚步》中,泉州美食两度出现在屏幕中,分别是润饼和萝卜饭,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东西塔也在画面中多次出现。临近结尾,石狮归国华侨程世坤与美食的故事,用时达3分钟,更是让人感受到游子对“古早味”的牵挂。
据悉,2012年,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遍大街小巷,其火爆程度甚至赶超娱乐节目,在荧屏和网络上创造了空前的收视奇迹。昨晚,《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华丽归来。第二季由主创团队历时1年,走访150多个拍摄地点,拍摄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行程40多万公里,全片共为8集,观众在“眼泪与口水齐飞”的纪录片里将看到一个更有质感的中国。
去年下半年,“舌尖2”摄制组分两次来泉州,在市区和石狮等地探访泉州美食,前后耗时半个多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