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土楼的建筑工艺精巧,兼具居住、防御功能。
说起土楼,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龙岩、漳州的土楼。其实泉州也有土楼这一宝贵的文物资源。由泉州市文物管理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负责开展的泉州土楼现状调查显示,泉州共有土楼63座,分布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洛江、石狮和泉港,多为方形。泉州土楼的文物价值不仅在于其建筑特色,更重要的是承载了许多台胞、侨胞的家乡情结。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多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聚焦土楼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
现状
文物价值高 保护却堪忧
泉州最早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我省目前发现的建造年代最早、保存也最完好的土楼。泉州现存的土楼多为二三层结构,如安溪西坪镇赤石村的聚斯楼、永春巽来庄、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的聚奎楼等。土楼底层多由大块条石或鹅卵石砌成,之后再用混合有红糖、白石灰、红土、碎瓦等的夯土砌成外墙,坚固无比。其内部建筑工艺精巧,兼具居住、防御功能,且冬暖夏凉、能攻能守。
然而,泉州土楼的保护和开发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土楼常年处于无人管理、自然衰败的状态,楼内有文物价值的建筑构建多被偷盗,甚至有一些业主把土楼用来养鸡养鸭、储藏杂物。另外,很多土楼的内部建筑为木架构,由于电线老化、消防设施配备缺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土楼是泉州文物沧海中的遗珠,其文物价值很高,保护已迫在眉睫。
建议
土楼保护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
●开展土楼资源普查 摸清家底
市人大代表李成思在此次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弘扬“泉州土楼”文化的建议》。他认为,要合理开发泉州土楼资源,应该先开展资源普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对泉州土楼资源开展一次专项清查,完成资料建档,彻底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再认真规划如何发挥土楼价值。
●以政府出资、民间投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摸清了泉州土楼资源的家底后,该如何筹集资金对其进行保护?李成思建议,资金筹措采取“上级争取一点、政府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房东出一点”的方式解决。
民建泉州市委员会在《关于推动泉州土楼保护开发的建议》中指出,政府应扶持引导,鼓励民资参与保护开发。在土楼保护方面,文化主管部门应“在政策上鼓励,经济上扶持”。首先要通过引导,让土楼业主自觉参与到“先有效保护,再开发利用”中。然后,对于纳入文保单位的土楼,政府在维护资金上给予扶持;对于未纳入文保单位的土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和开发,包括企业家、华侨和台胞等。其中对涉侨、涉台的土楼,有条件的更应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打造成涉侨、涉台文物。
●把泉州土楼纳入“福建土楼”世遗扩展项目
2008年,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惜泉州土楼并未列入其中。市政协委员陈笃恒的《关于加强泉州土楼保护的建议》以及民建泉州市委员会的建议都关注到这一点。他们建议把握泉州获评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的契机,文化部门应邀请古建筑专家对泉州土楼的价值进行评定,推动泉州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一个支流纳入《世界遗产名录》范畴。在申报世遗扩展项目之前,应先做好土楼的管理、环境整治、文物修缮等工作。
●打造泉州土楼旅游新景点
借鉴龙岩、漳州对土楼资源的开发,代表委员们建议充分挖掘土楼的文化旅游内涵。
李成思建议规划“泉州土楼”文化旅游专线,提高土楼的使用效率和附加值。陈笃恒认为,要将泉州土楼保护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结合,把泉州土楼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内容合理开发利用。民建泉州市委员会呼吁有关部门应根据泉州土楼分布,将一些土楼打造成旅游景点,在其中开展民俗活动表演和特色活动展示,如安溪的土楼可以展示铁观音制茶技艺,德化的土楼可以展示陶瓷制作过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