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民俗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八闽千姿:福建莆田狂欢独特“元宵月”
2015-03-20 16:53: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图为黄石下江头打铁球。林剑冰摄

图为泗华村抢豆腐丸林剑冰摄

中新网莆田3月12日电 题:福建莆田狂欢独特“元宵月”成就民俗传承大舞台

作者 林剑冰 陈丹妮

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元宵节已经过去一周。但在中国的东南隅,侨乡福建莆田的百姓们还沉浸在“元宵月”的节日气氛中。

3月12日,时值农历正月廿二,仙游出游、荔城区新度镇下坂村出游,还有秀屿区笏石出游等,莆田多个地方仍在闹元宵。

与全国仅正月十五一天闹元宵不同,莆田市闹元宵显得格外疯狂,从农历正月初六一直持续到农历二月二,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元宵节,被称为难得一见的民俗“狂欢节”。

据当地百姓介绍,莆田元宵节持续一个月,与倭寇侵犯有关。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侵犯福建,在农历十一月廿九攻陷兴化府城,烧杀抢掠,许多人外出逃亡。直到次年倭寇被打退后,逃亡的老百姓才回城过元宵。还有部分村民为了腾出时间春耕劳作,早早过元宵。百姓们过元宵节时间不一,便有了一个月之长。

“节到元宵兴倍生,普天人共乐升平。有楼紫陌繁华盛,灯火辉煌不夜城。”这是竹枝词《元宵》中描述莆田闹元宵盛况的句子。如今,莆田元宵节的盛况赛过春节。

由于“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近一个月时间里,莆田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闹元宵,活动丰富多彩。初六东峤魏厝妈祖出游,初七塘北元宵游灯,初八埭头汀岐村“牵马”闹元宵,十二梧塘吃炝粉闹元宵,十五南门摆棕轿,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极富地方特色。

在过元宵的村庄,就有宫社摆斋菜、设“宴桌”、叠糕果、搭橘塔,村民们会抬菩萨神像行傩,家家户户厅堂摆设香案,焚香放炮,化“贡银”,烧柴草,祈求来年日子更红火。入夜,游灯、摆棕桥、跳傩火、舞龙戏狮、演大戏,通宵无眠。

莆田元宵分闹元宵、请元宵。“闹”是元宵的核心内容,也是莆田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古代闹元宵流传下来的民间舞蹈有30多种,如舞龙、舞狮、摆棕轿等。直到今天,莆田全市1000多支十音八乐队伍,仍会在闹元宵中大显身手。还有从宋代流传至今的枫亭菜头灯,从明朝传承下来的华亭游蛇灯,取“添丁”寓意,其表演堪称一绝。

请元宵则与莆田地域文化形成有关。中原人南迁入闽,带来了中原文化。刚迁入时,一般按族而居,之后慢慢形成了特有的姓氏文化,在元宵活动中表现尤为明显。如陈姓家族闹元宵,会邀请族外的人一起参加,享受欢乐、共庆佳节。通过请元宵,加强交流,增进感情,促进族与族、村落与村落的和谐,推动社会的融入协调发展。轮流请元宵也是造就莆田元宵成为全世界最长节日的一个重要原因。

莆田独特持久的元宵节,还像一个大的舞台,为各种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保护伞。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的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游灯中有走马灯、猜谜灯、塔灯、六角灯、彩篮灯等,其中有一种用白萝卜制作的菜头灯,从宋代一直流传到现在,是最别具一格的花灯;涵江延年宫在每年元宵期间叠5米高的妈祖蔗塔,蔚为壮观,该项目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涵江崇圣宫元宵圈灯是山区特色文化民俗,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还有十音八乐、新度锦墩打砂花、游枫亭麒山宫皂隶舞和“打铁球”等民俗活动,都因为是莆田元宵节中的主角,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

独特的莆田狂欢“元宵月”,已经得到了海内外大量媒体和摄影师的关注。最近,莆田市摄影家协会对接了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多个元宵节拍摄团。莆田元宵民俗还频繁上国家电视台。去年元宵节期间,央视七套“乡土”栏目在莆田拍摄了元宵专题;今年元宵节期间,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专门派一个摄制组到莆田乡村拍摄元宵活动。(完)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