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前)在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后一)陪同下参观设施农业
遥远.文/献光.图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不少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福建省为顺应时代要求,紧紧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破瓶颈,以科技为支撑,引领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对外合作建立设施农技装备产业联盟
作为农业大省,为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大做强现代农业,福建省高度重视走科技强农之路。2014年,福建省将与以色列、荷兰、韩国、日本、德国等国专家团队合作,建立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产业联盟,推动设施农业发展。
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刘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福建省将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在八闽大地得以较快地发展。
刘波告诉记者,福建省将加强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研发,以福建省农科院海峡农业示范园、中以示范农场、福清高效设施农业示范样板工程建设为契机,引进、消化、再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与以色列、荷兰、韩国、日本、德国等专家团队合作,建立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产业联盟,同时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球大设施公司、江平基质、新思路公司、亚通集团、鑫晟欣公司、顶点公司、沁田公司等合作,加快国产化农业设施装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研发高端智能温室、喷雾降温控制装备和软件、水肥一体化装备和软件、基质栽培系统、自动化播种移栽装备、植物工厂装备与软件、人工气候室装备与软件、智能温室集团管理系统等,组织产品鉴定、定型、生产、应用。
与此同时,福建省农科院将以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物联网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涵盖全省的设施农业调度中心,可视化设施农业生产指挥中心、设施农业水肥总控中心,组建全省设施农业总控中心,开展水肥一体化总控系统集成研究,实现关键设施设备集中控制,提高全省设施农业后台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满足3000个以上设施农业集中控制,每个点可以控制500亩的智能温室,推广面积容量达到150万亩以上。
此外,为实现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建设能力在福建取得新突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从种业创新、设施农业、污染治理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出台了九大新措施服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着力实现农民增收成效的突破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省今年将继续提升扶助全省百家小户经营与家庭农场,推动小户联营,如:茶叶庄园、果酒庄园、草莓庄园、花卉庄园、果树庄园等,带动小户发展药用植物、红菇、耐阴观叶植物、食用菌、家禽等林下经济。
引导农家乐(乡村休闲、农家体验、农产品定制、小额委托生产)”,也是福建省今年重点工作之一。为此,福建省农科院决定今年每个研究所帮扶20个小户经营典型,建立产品档案,制作商品样本,加入网络营销,进入“福万村”展示,带动农民致富。
在辅导家庭农场方面,省农科院每个研究所将根据实际,对30个以上家庭农场(设施农业)加以辅导,编辑家庭农场档案,免费提供网站服务,建立手机联系,指导家庭农场开展优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和创建品牌。通过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帮扶家庭农场产品的销售,同时从发展现代营销,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辅导,以农户后顾之忧。
以科技手段推进扶贫,是福建省农科院的服务“三农”的重要措施之一。2014年该院将服务挂点的屏南县棠口乡孔源村和代溪镇南山村,促进两个美丽乡村建设,并突出蔬菜和食用菌两个主导产业,提升果树和茶叶两个特色产业,并开发屏南县服务“三农”地理信息的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推进科技支撑种养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和引导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三产”联动,并针对性培养乡土人才、乡村治理、生产与营销组织,汇合三种帮扶脱贫途径即智力扶贫、机制扶贫、整合政策资源、社会资源进行扶贫。
与此同时,福建省还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需求,扩大设施农业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水平,立足农民增收,拓展培训内容。培训种植大户、农技人员、设施农业技术员、职业农民、农业经营人才。利用福建省农科院“三农”科技服务呼叫中心、远程视频服务系统,移动手机服务系统,开展全天候远程咨询指导,加强“农场主学院”运作,招收农民进入现代设施农业样本工程项目实践,通过实际操作,专家指点,总结经验,独立经营,培养独立工作技能和经营能力具大专学历农的场主。
此外,以三农服务呼叫中心为载体,建立农业小户分散特产档案目录,制作特产样本,组织产品推介,实施农企合作、万村专柜,农超对接、产地直销、连锁经营、网路配送等,帮助推进农业小户农产品销售,最终建立“农业小户特产网”,衔接于网络销售。
启动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
今年初,福建省启动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通过选择自主创新品种,加快创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助力农民增收。
种业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力量。为应对“洋”种子竞争,我国大力加强种业科技自主创新与产业化步伐。2010年12月,福建省政府决定每年拨专款5000万,连续3年,扶持区域特色的热带亚热带水果莲雾和红绵蜜柚、优质高产苦瓜、名贵中药材金线莲和铁皮石斛、白羽半番鸭和海兰蛋鸡、石斑鱼和罗非鱼、杉木及珍贵树种等10大种业,由福建省农科院牵头,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等5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2011年,福建省总投资1.5亿元启动了十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由福建省农科院牵头,福建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厅、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实施,强化种业企业、专业农户的结合,带动企业投资20亿元,强化关键技术的突破,注重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数据显示,3年来,福建十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建立研发中心、技术服务等平台29个,举办技术培训224期,培训2.7万人次,建立种苗繁育、示范推广和规模化健康养殖基地400多个2.9万亩,示范推广辐射带动110多万亩。形成热带莲雾最北缘产业带6000亩,助农增收4.7亿元。苦瓜种苗成为蔬菜种业领头羊,每年推广6.5万亩。金线莲、石斛成为特色资源开拓者,年培育金线莲、铁皮石斛瓶苗12亿株居全国第一。繁育罗非鱼苗种3.97亿尾,居全国第三,成为大宗水产的牵引车。建成存栏10万只海兰蛋鸡父母代蛋种鸡场,年供苗1000万只,供种率达到90%,成为蛋品产业保护神。繁育杉木无性系组培苗、扦插苗8392万株,占造林种苗80%,成为绿色八闽造福人。突破石斑鱼苗种全程繁育技术,供苗7116万尾,成为石斑鱼苗种技术创新的拓荒者。繁育白羽半番鸭种苗6180万只,生态养殖3900万只,建成自动化屠宰加工生产线,年产冻鸭7.8万吨,产业成为农业工业化楷模。生产珍贵树种苗木4800万株,占全国市场80%,成为四绿工程财神爷。繁育红绵蜜柚苗木538万株,形成地标柚业推进器,促进柚定品种结构调整。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首席专家刘波介绍,首期种业工程实现助农增收56亿元
从今年初开始的新一轮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总投资2.1亿元人民币,选择适应现代设施种养的蔬菜、食用菌、花卉、林木、果树、药材、贝类、蛋鸭、鱼类等10个自主创新品种,开发先进设施装备和配套技术,加快创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和产业化步伐,进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