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民宿、吃农家菜、亲自下田种植农作物、体验乡村生活。第十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上,无论是从“两岸乡村旅游圆桌会议”,还是到旅博会展位布置,“乡村旅游”无疑成为福建旅游专家探讨和市民关注的焦点。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镇居民观光、休闲、度假的主要消费选择,进而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途径。据初步统计,2013年,大陆农家乐数量已经发展到 170多万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聚集村10.6万个,接待游客9.6亿人次,营业收入2800亿人民币,带动超过3000万农民受益。
相比之下,台湾早在30年前,就开始重视和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台湾乡村旅游走向了正规化和程序化的轨道。那么,福建和台湾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到底进展如何?台湾又有哪些具体经验值得福建借鉴?一时间,向台湾学习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呼声,在福建旅游业界此起彼伏。
乡村旅游台湾“领跑”三十年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台湾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较成功的代表,其经验告诉我们,与政府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早在1983年,台湾当局就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1999年“9·21”大地震后,为加快灾后重建,台湾当局出台了《休闲农业发展办法》,采取资金补贴方式,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成为发展乡村旅游新的分水岭。2001年又出台了《民宿旅游管理办法》,乡村旅游走向了正规化和程序化的轨道。
同时,台湾农业、旅游等部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重点放在加强对县、乡(镇)各级政府和开发业主的政策引导、创意扶持、项目策划和创业培训上。政府成立专家辅导委员会,定期组织专家赴各地开发业主进行技能培训和创意辅导,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整体层次和策划水平。
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理事长陈昭郎告诉记者,历经30多年的发展,台湾乡村旅游已呈全面开花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现有休闲农庄和民宿分别超过 1300余家、休闲农渔业区超过300个,观光果园近500处。“现在漫步台湾乡村,如同走进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陈昭郎如是说。
“台湾乡村旅游以深度开发见长,不求‘大而全’,而是追求‘小而美’,并将这种理念做到极致。”在本届旅博会上,台湾观光协会会长赖瑟珍告诉记者,通过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人文、宗教、产品、工艺等各种资源,使台湾乡村旅游独具风情,魅力无穷。
赖瑟珍举例说道,如花莲县池上米乡休闲农业区,以当地闻名全台的池上香米为核心吸引物,精心建造了原乡稻米馆、池上便当博物馆、客家文化馆等旅游设施,令游客趋之若鹜。
除了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十分注重创意的力量。在台湾,乡村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渔业、文化等实现了跨界联姻。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或是工业产品;无论是一朵花(兰花)、一盏灯(花灯),还是一颗花蛤(黄金蚬)、一只羊(绵羊),经过台湾专家的智慧创意,都可作为乡村旅游的产品,点石成金,深度开发,走向市场。
说起乡村旅游发展,厦门天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先明深有感触。作为直接从台湾引进专家,帮忙设计线路、产品、营销,最终公司成为厦门乡村旅游一张名片。“台湾乡村旅游之所以出名,除了景区景点精心的设置,他们还善于突出‘乡土味’、‘文化味’和‘休闲味’,让游客在游玩中真正体会其独一性。”孙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福建乡村旅游产业迎来“春天”
“乡村旅游是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富民工程’。”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表示,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大陆三农问题的新出路、新选择,可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就业和实现农民生活富裕,提高乡风文明和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文化保护。
据初步统计,2013年,大陆农家乐数量已经发展到170多万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聚集村10.6万个,接待游客9.6亿人次,营业收入2800亿人民币,带动超过3000万农民受益。
发展乡村旅游,福建一直在行动。近年来,福建省提出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工程来建设。福建努力打造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福建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连续36年保持全国第一。”福建省副省长陈冬表示,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福建注重整合山清、水秀、海碧、岛绿的优美生态环境资源,挖掘闽南、客家、妈祖、红色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
除了自身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国家对福建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也是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据了解,今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的重大转变。同时,在3月份,国家还专门为福建省量身定制了《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共同推进福建旅游产业发展。
在系列政策的扶持下,福建乡村旅游产业迎来“春天”。记者了解到,2013年福建全省接到旅客突破2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千亿元。
此外,2013年以来,福建与台湾乡村旅游协会合作,在全省选择永泰县嵩口镇、连城会培田村、厦门同安区顶村等在内的11个村镇作为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邀请台湾知名乡村旅游专家进行整体规划和项目策划,目前这11个试验基地陆续进入规划成果落地、新业态引进、项目建设等实施阶段,有的景点则聘请台湾团队直接管理经营,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起步慢、经验少,发展遇“瓶颈”
然而,由于发展起步慢、缺乏经验,福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指出,尽管福建在自然人文资源方面有先天优势,但目前的发展仍存在着产品开发粗泛、存在同质化现象、市场营销不够的问题,打造福建旅游品牌,要从观光向休闲度假、从同质化向多元化、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同样,对于福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秘书长程新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包括福建在内的大陆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普遍存在3个问题:产业不够强大、集聚带动效应不足、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不仅是福建,现在全大陆休闲农业都存在着“小、散、低”问题,互补性差,特色不突出,专业程度不高;人造景观多,与生态环境不和谐,文化内涵展现不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缺乏”。
“大陆乡村旅游生态和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只是由于起步比较晚,没有好好包装应用到旅游方面,还停留在‘打打麻将、钓钓鱼、喝喝茶、采采果’比较浅显的层面。”陈昭郎表示,乡村旅游项目不是单纯的“我讲你听”,要设计体验活动让游客去玩去做,这样才能留下深刻印象。
两岸携手求“突破”
近年来,围绕“发挥对台优势,构建环海峡旅游圈”的主线,福建积极搭建闽台交流平台,深化闽台旅游合作。今年1月到7月,全省接待台湾游客 95.26万人次,比增6.8%;经福建口岸赴金马澎和台湾本岛旅游人数18.76万人次,比增63.8%。福建正日益成为两岸四地旅游交流往来的黄金通道和集散中心。
那么,如何借鉴台湾经验,充分发挥福建丰富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产业合作?本届旅博会上首次联动大陆9省与台湾共办海峡两岸乡村旅游圆桌会议,吸引两岸500多名专家、业者参会,着力搭建两岸乡村旅游合作平台。
“台湾专家团队为我们提供旅游规划、景观提升、项目推进、业态引进、试点改造、运作模式、品牌营销、人才培训、技术辅导等一条龙服务。他们的方法可谓‘节点式整治、针灸式疗法、渐进式推进’,让我们大开眼界。”参加圆桌会议的嵩口镇镇长鲍瑞坊说。
厦门翔安区小嶝休闲渔村,整套管理模式都是从台湾借鉴而来。管理团队将海洋渔业资源深度开发,设计了游船、餐饮、客房、水上休闲、户外拓展等项目,将原本一个普通小渔村,打造出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
“闽台地缘相近,人文、气候条件相仿,合作起来特别无障碍。”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郑健雄说,“福建是两岸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窗口,将给大陆更多地区的乡村游业主带去经验。”
赖瑟珍认为,两岸业界可以在互补互利的前提下,建立大陆旅游资源市场与台湾管理经验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两岸农文创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建议,两岸顺应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台湾民俗和乡村旅游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主打产品和首选市场;同时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发展的需要,共同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推动乡村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发展。
陈昭郎表示,“大陆乡村旅游硬件配套已经发展得不错了,但还没学到台湾乡村游的品质服务。”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升福建景区服务水平,塑造市场品牌知名度。本届旅博会上,福建在45个对外招商景区中,首次推出26个重点景区,面向境内外托管招商。重点引入台湾科学的景区综合经营管理模式。
同时,福建省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投入,目前投入已超过200亿元,景区提升初见成效,世界遗产、5A级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长,品质不断改善。全省现有A级景区142处,其中5A级景区7处,4A级景区68处,数量位于全国各省前列。
此外,陈昭郎建议,大陆应该通过组织培训、组团考察等形式学习台湾经验,加强导览解说和体验活动的规划设计,为乡村旅游注入深层次的教育意义。
“农业既是一个生活产业又是一个生命产业。乡村旅游应该把生命教育放进去,让游客特别是小朋友能够感受生命价值,学会尊重生命,更重要的是懂得发挥个人生命力。” 陈昭郎希望,大家特别是孩子能够学习尊重生命,更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每个孩子长大后懂得发挥生命力,弥补孩子单纯城市生活的体验短板。
谈起发展趋势,陈昭郎认为,未来乡村旅游将承担消除城市居民亚健康状态的使命。“大家来乡村玩,追求的无非就是快乐和健康。城市一族很多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大家纾解压力、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