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说 万通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陈键: 每年一半资金靠冯仑捐助17万人城市生态社区受益,“帮助一个人,教其如何种粮食比直接给面包吃更重要,我们要做影响力公益。”记得半年前在成都银闸社区,我们举办过一个项目社区分享会。当时,资助性合作伙伴、资方和执行方一起分享项目给大家带来的变化。年过七旬的杨阿姨首先发言,她说:“以前,在常年居住的老旧小区内,进门2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早就变成了小狗拉屎场所、停车道,甚至是扔东西的垃圾场,谁见了都要避退三分。”杨阿姨所描述的情形,正是万通基金会、爱思创新、街道办和居民一起讨论的问题。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城建办出面帮着把这片地重新翻了变成菜园子,但条件是小区居民必须认领和管理。杨阿姨是率先认领了地的小区居民,她种了小黄瓜、西红柿,还和邻居换大蒜吃。杨阿姨觉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愿意下楼了,不仅从单纯的电视生活中摆脱出来,用淘米水浇灌、液体肥施肥,还觉得自己有事干了;其次,以前和邻居是点头之交,和邻居一起种菜后话多了,日子比以前过得好了,也不总盼着子女早点回来了。”这样的事情,万通基金会用5年的时间在北京、天津、杭州、成都等城市做过55个社区,受益人群17万。 每年花150万到250万投入到城市社区(包括普通小区和别墅社区),万通基金会经历过纠结和选择。2008年万通基金会以400万原始基金创建时,定义很广,初衷是希望参与到多个公益项目中去。没想到两周后就发生了汶川地震,基金会一下捐出了一半的钱。紧接着,想也没想就都投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了,结果回来总结才发现,即便成立一个基金会也不是想象中的无所不能,这才最后定位只干一件事情——做城市生态社区、人文社区。 万通做公益算是摊上一个冷门。之所以说“冷”是因为连合作的NGO(非政府组织)社团都难找,10个NGO能找到一个愿意做环保的就不错了!还有环保是个搭便车的公共领域范围,没有竞争性、排他性的产品,因此人们觉得只要别人做了,自己也能受益。但冯仑先生认同我们的想法,所以至今万通基金会每年还有一半的资金靠他个人捐助。 接下来,万通基金会想把项目做得小而精,细到每一个城市做一到两个精致社区;同时还要努力发展人才和志愿者团队,让他们有参与感;无论事情大小,万通基金会认为做事儿有始有终很重要。万通未来的目标,是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最终帮更多有钱人高效管理和运作善款,“帮助一个人,教其如何种粮食比直接给面包吃更重要,我们要做影响力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