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韩村 东南网4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张颖 )近年来,三农格局正逐步发生积极深远的变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互联网+”概念,在最传统的农业领域引起很大反响。日前,记者在与我省部分第四批省派驻村书记的交流时,他们表示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驻村书记们呼吁:希望有更多新农人参与乡村建设,加入乡土再造的行列。 泰宁县朱口镇朱口村的省派驻村书记温曜圻近日很发愁,“省发改委支持的智能大棚项目建设已经启动,但是后续的运营经营,至今仍没有头绪”。朱口村的人口超过1万人,但是这些年来,朱口村的人不断从农村涌向城市,打工、求学以期改变人生。“如今在家的18-30岁的年轻人仅占在村人口的15%,这是非常尴尬的现实。” 寿宁县武曲镇大韩村的省派驻村书记周圣义也表示,目前村里常住人口中最高学历只是高中,“缺乏互联网知识,因此农产品网络销售一直搞不起来”。去年以来,陆续有几个返乡青壮年在周圣义的倡议下,筹划建立了农家乐合作社,打算发展乡村旅游。 “我们都在为村里跑项目,引资金。但是项目资金进来了,管理经营人才在哪里?如今凋敝的农村,青壮年实在太少了。村落的发展后劲在哪里?”在第四批福建省派驻村书记的微信群中,这样的感慨比比皆是。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资金、政策、项目都在向农村倾斜,现在的农村可谓天地宽广,大有可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在外打拼的有为青壮年,投身乡村建设。”驻村书记们发出了急切而又诚恳的呼唤。 |